22日、23日連續兩晚的橋仔牽罟活動為2018北竿海洋之旅揭開序幕,吸引爆滿遊客參與,大家大手牽小手同心協力共拉漁網,好像跟大海在玩拔河,遊客親自體驗拔繩捕魚趣,直呼不虛此行,而透過這次觀光活動,也讓馬祖的傳統漁業技術再現澳口,讓新世代看見老一輩馬祖漁民的海洋智慧。
馬祖四面環海,馬祖與海洋的關係密不可分,牽罟活動可以展現馬祖的海洋文化,透過海洋體驗式觀光,讓遊客在觀光活動中更加認識馬祖的文化內涵與傳統漁業。目前牽罟體驗活動越來越受到大眾歡迎,各縣市政府也積極推廣這個傳統漁業新玩法,例如宜蘭縣的「無尾港牽罟節」、新北市的「石門牽罟節」,都吸引許多遊客參與,而宜蘭大坑罟社區也推出團客牽罟體驗活動,接受30人以上團隊報名,費用約8千至1萬2千元,可見牽罟除了是傳統文化,也是一種潛力十足的觀光亮點。
同時這次北竿牽罟活動,也突顯了夜間觀光的魅力,長期以來馬祖的觀光夜間活動較為缺乏,近年的藍眼淚風潮,開啟了馬祖夜間體驗觀光的新面貌,讓馬祖的觀光夜晚不再單調,甚至比白天更加精彩,未來如何開發夜晚觀光活動,讓觀光客能有留在旅館房間看電視以外的新選擇,值得相關部門來進行開發推廣。
牽罟活動除了對觀光客來說很新鮮,對馬祖在地鄉親而言也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傳統文化體驗,除了老一輩漁民外,很多馬祖鄉親也都沒有牽罟過,建議相關部門可以舉辦傳統漁業工作坊,讓更多年輕人認識牽罟等漁撈技藝,保存與傳承傳統漁業文化。例如桃園市政府輔導新屋區笨港社區成立「牽罟種子訓練班」,協助購置牽罟專用船,讓更多遊客鄉親體驗牽罟傳統活動。
另外,我們也建議相關單位可以更深入進行牽罟文化的研究與記錄,蒐集馬祖牽罟相關口述歷史,包括牽罟分工、儀式、禁忌、器具等,過去本縣文化局曾拍攝打樁的紀錄片,我們期待未來能拍攝馬祖牽罟等更多馬祖傳統漁業紀錄影片,為馬祖留下珍貴的傳統漁業文化影像資料。例如新北市石門區公所曾拍攝「牽罟這條繩」紀錄片,拍攝團隊進行三個月的採訪,深入石門社區訪談多位資深漁民,讓更多大眾透過影片認識北台灣牽罟文化。
牽罟,過去是一種工作,現在是一種休閒,過去的漁業技藝,已成為當代的文化記憶,從不同時期的牽罟參與可以看見馬祖產業的轉型,期待在相關部門與社區共同思考與努力下,能保存、傳承與推廣發揚馬祖牽罟文化,讓傳統牽罟有新的海洋連結與文化活力。
社論/牽罟的體驗觀光與文化傳承
- 201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