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的事物,若只有一人去做,叫做「呆子」;幾個人去做,被稱為「好奇」;數十人乃至千百人去做,則為「從眾」;大多數人都會去做,叫做「流行」。從眾與流行並沒有絕對好與壞,但卻是拉抬商機與人氣的重要秘密武器。
近年各地方行銷方式逐漸轉型,不再單純只有推廣與包裝在地既有景物,更開始思索如何創造出新鮮亮點,讓觀光人潮源源不絕。從去年各地相繼展示的黃色小鴨,乃至先前於桃園地景藝術節裝置的月兔,吸引成千上萬的民眾前往賞遊,感受社會時下小確幸氛圍,締造一波波的「夯」經濟。平實而論,這些人工包裝出的亮點並無名山大川磅礡氣勢、亦無故事與歷史陳述、更無法長久存在,之所以能成為全國矚目,所仰賴的就是「流行」行銷。
人往往都有盲從與從眾心態,只要有名人代言加持,或是見到人群排隊前往,不論銷售之商品良窳,都能引起廣大人潮注意。曾任文化局長的洪萬隆教授即指出,觀光活動要能興辦成功,至少必須具備「新鮮、壯麗、驚奇、特別、濃醇」當中的兩項特質。現今的觀光推廣比較的不再只有建築設備、交通發達、參訪環境等「硬實力」,還必須融合美學創意類的「軟實力」,才足以開展出媚力;畢竟,觀光有八成以上都是來自文化。
馬祖的些許假期觀光人潮較預期的少,除外在環境影響外,至為重要的,在於我們缺乏創造領導市場的「流行品牌」。像是基隆港,不過就是一個傳統漁村及碼頭,但卻能靠著黃色小鴨駐點,在寒冬中吸引上百萬民眾目光,創造周邊無窮商機,使港都的知名度大幅躍升。我們與其要靠宣傳馬祖有多麼的美麗、曾有過哪些可歌可泣的史蹟、又何等的特殊來吸引社會焦點,不如化被動為主動,抓住消費者嚐鮮的心理,塑造出流行時尚的話題與亮點,乃至用反差性的元素顛覆國人既有印象,激盪民眾的好奇,揪起心頭癢癢的衝動,有種不來必定後悔的失落感。而這也是為什麼澎湖花火節能吸引廣大觀光客的原因。
過去我們會指望馬祖成為此生必來一次的景點,藉此噱頭招攬觀光生意;但現在必須轉型思考,如何讓遊客願意常常來,不只來一次。旅客願意來北疆參訪,很可能是因為新鮮與陌生感而來,但若沒有太多創意與爆點,很可能只有做一次生意的機會,因為沒有激起再訪的動力。環境的資源有限,再多的海鮮物產、再漂亮的景物都會有竭澤而漁及枯萎凋零的一天,我們不可能永遠用這些做為賣點;只有引進無窮的創意思維,才能讓商機活化,驚艷社會。
當今社會的趨勢儼然是跟著流行走的「潮」經濟,馬祖要再蛻變進入另一成長階段,就不能再抱持傳統經營模式窠臼,必須學會如何創造話題、主導流行氛圍,好讓世界看見我們;畢竟,人,往往是盲從非理性的。
社論/從生活中創造新鮮事
- 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