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水產動物限捕體長措施要強化宣導與取締

  • 2018-06-30
 我家冰箱在海邊這句話馬祖人經常掛在嘴邊,但近幾年在過度捕撈的環境下,岩礁上的蚵貝類已經越來越少、越來越小。地方政府明訂「連江縣海域轄區內水產動物採捕體長限制」,然各種主客觀因素讓管制措施無法有效落實,此時若在地漁民也視法令如無物,我們的海域很快將面臨資源枯竭的命運。馬祖近岸所生產的魚貝類都有明確的體長限制,這是基於對生態保育、永續經營的立場需求。
 我們支持政府積極的保育政策,也希望所有的漁民、釣友、鄉親都能遵守規範,而政府執法部門更要落實執法,勿讓法令流於形式,各界要共同努力才能挽回馬祖瀕臨滅絕的海洋生態。
 面對海洋生態丕變的無奈,不管政府還是民間必須採取更加嚴厲的立場看待限捕體長這項法令,近年來漁民已真實感受到海洋資源正面臨難以回復的困境,今年採貝的漁民即發現海邊的蠑螺數量大幅減少,而部份螺類品種甚至已經快要絕跡,這種警訊若仍不能引起各界重視,馬祖各島岩礁海邊將「一無所有」。岩礁螺貝如此,海裡的魚也一樣,依照目前公告限捕魚貝類體長,普遍認為標準還有再提高的必要,以馬祖最常見的黑毛及黑鯛來看,15公分的魚其實還不到巴掌大、4公分的石狗公其實還是小魚、15公分的石斑魚若能長到30公分,其經濟價值可能一下子翻了數倍之多等。
 早年馬祖曾是磯釣天堂,政府與民間社群網站都在協助推銷,直至如今仍然為了吸引客群不斷在社群網站大秀戰果,我們認為與其秀戰果不如加強宣導放生小魚的保育概念;而過去風行各島的磯釣比賽也應適時檢討舉辦的次數,因為馬祖已經不缺磯釣知名度,缺的是海裡可釣的魚。小魚、小螺長大的機會多一點,繁殖後代的成功率也會高一些,這是一個生態永續的基本概念,如果大家都漠視帶回小魚、小螺所產生的後遺症,資源滅絕之日肯定提前到來。
 海域資源枯竭的另一個重大威脅來自越界的大陸漁船及漁民,這種現象若不能有效管控,其殺傷力更甚於本地漁民的過度捕撈,各地漁民釣友若都以掠奪心態從事捕撈,再多的資源也不夠。近幾年大陸高速釣魚船頻頻入侵各島海域,政府有關單位竟束手無策,我們期望在這方面能有具體措施,別讓越界船來去自如,一再的分食珍貴的海洋資源。
 事實上政府早已公告實施水產動物採捕體長限制措施,但並沒有真正落實執行相關法令,導致法令流於形式,釣客漁民依然我行我素,越界漁船所產生的諸多問題更不用說了。馬祖的海洋資源之所以在最近十多年急遽的消失,民眾法治觀念淡薄之外,執法單位沒有決心落實也是禍端,多年來因為漁民及釣友、鄉親貪婪的心態,來不及長大的魚蝦貝類被拿上岸的不計其數,生態枯竭的惡性循環到了幾乎回不去的地步,若不及時加以重視,所有人都可能嚐到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