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打造馬祖多樣化遊程

  • 2020-02-19
 新冠肺炎禁止中港澳遊客入境,全台民眾為避免感染,也大幅度減少出入人口密集處,全台觀光業進入冰凍期,為協助業者度過難關,中央政府預計提出高達數百億的相關紓困及復甦振興方案,雖然難關要挺過,但重新檢視及蓄積馬祖觀光底蘊,此其時也。
 嚴長壽曾言觀光旅遊發展有三個階段,首先是走馬看花階段,帶領遊客進行一般性的觀光遊覽,再來是深度旅遊階段,營造質感讓遊客能夠更深入的體驗遊程,最後則是融入文化內涵,發展出獨有特色來吸引更多的旅遊客群。
 馬祖早期觀光多屬於第一階段的走馬看花,導遊帶著團客看看坑道、走走廟,再加上毫無特色的旅遊餐,其實充其量就是換個地方走走,來馬祖一遭對馬祖的印象並不深刻,這也是為什麼來馬祖自由行的旅客,對馬祖的好感度總大於一般團客。
 體驗經濟這幾年在台灣正處於進行式,打著體驗名義的觀光工廠、手作坊甚至是觀光團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體驗經濟同時也是知識經濟,體驗的深度或特殊性就靠主題,像是校外教學非常喜歡的勝洋休閒農場的水草主題,或是台灣金屬創意館的金屬主題,都是在自有的專長下,將該主題的知識透過提供體驗活動行銷出去。
 日前地方推動觀光的幾個主管機關,在北竿民意代表及鄉親的陪同下,討論如何打造坂里半日旅遊圈,希望透過在地旅程的規劃,增加民眾駐留北竿的時間,停留的時間延長自然就增加消費的機會,如今遊客停留北竿時間確實相當有限,坂里除大宅及沙灘外,還有什麼亮點,現在討論的休閒農業或是相關據點可供思考,但各項可以導覽或手做的活動卻是可以立即規劃達成的。
 幾年前曾經提案建構北竿各村主題產業,推動體驗行卡蹓套裝,幾個提案頗具可行性,像是地瓜田園、私房老酒或是山海食材食療產業等,概念都很好但都無執行力,至今仍只聞樓閣響。
 旅遊業有一種工作叫做旅程規劃師,甚至可以考取證照,透過專業人士可以規劃許多遊程,打包成旅遊商品,提供自助行遊客購買,也許可以讓馬祖旅遊更具吸引力,像是KKday平台提供各個國際都市的票券或行程購買,馬祖步道導覽、閩東建築半日遊、地瓜餃手作體驗、藍眼淚追星半日遊、馬祖據點遊之類的,誰說不是吸引遊客的賣點,各項遊程的規劃,都會比走馬看花更增加遊客對馬祖的認識及延長停留時間。
 觀光產業的元素,不外乎食、宿、行、購、遊、娛等元素,觀光產業不但必須拓展自身附加價值,也要朝向深度與精緻化,從點的成熟開始串連成面的發展,提供更具深度及完整的服務;網路的成熟帶動同好社群的聚集,主題活動正好提供同好集結的加乘效應。
 馬祖這幾年因為旅遊的快速發展,總有些倉卒就急,各方面條件並不成熟,也許現階段正是休生養息,重新規劃蓄積馬祖旅遊內涵的好時機,讓馬祖旅遊更具多樣化的面向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