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時代永遠在考驗青年,青年也在創造時代,因為每個時代的成就都來自那個時代的年輕人。1970年代如果沒有比爾.蓋茲,1980年代沒有史帝夫.賈伯斯,21世紀初期如果沒有馬克.祖克柏,這個世界會很不一樣。馬祖要永續發展,就必須不斷地有新世代青年願意長住馬祖,使得青年可以在馬祖實現自己的夢想,讓馬祖的世代傳承一棒接一棒。
台灣長期低薪問題,年輕人受挫最大。主計總處統計,全國月收入不到3萬元者占全體受雇就業者30.2%,逾264萬人。儘管這項統計有逐年降低趨勢,但仍是龐大族群,而且以年輕人占多數。如果年輕人對前途沒有憧憬,不只社會沒有希望,國家前景也堪憂。最常被討論的22K問題,就充分反映當前年輕人苦悶的癥結。年輕人初入職場收入只有2萬2千元,這是30年前的行情,30年過後各項物價都已經飛漲3.5倍以上,房價更是上漲十幾倍至數十倍,過去雖然一個月只有2萬2千元的薪水,但至少買得起一棟100萬元的房子,生活還有一點希望,現在年輕人怎麼去追逐至少一棟1000萬元以上的房子?想到這裡還有什麼希望?
不只馬祖,全國各縣市乃至世界各國,都以青年發展為重心,青年族群一直以來都是社會的重要組成之一,他們象徵著多元創新、改革求變,各種創意的想法,不斷刺激活絡著社會,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年輕人之所以沒有想法是因為沒有提供好的環境,沒有給他們希望,他們只能想到怎麼生存,理想和抱負完全被現實壓抑。每個人都有理想,年輕人怎會沒有抱負?年輕人沒有希望,涉及整個教育體制和產業結構的問題,政府必須更積極研擬配套的青年就業政策,投注更多資源培育適用而有競爭性的人力,減少學用差距,鼓勵青年創業及增加企業工作機會,否則只是不負責任地把問題丟給未來,使當代年輕人崩解,將造成少無所用、老無所終、幼無所出的後果。
目前馬祖經濟已轉型,戰地政務當時的經濟模式與時空條件已改變,雖然消費人口減少,但和父兄輩相比,現在的馬祖青年更有資訊、技術、創意、國際化等優勢,而近年我們也已看到許多馬祖青年創業的成功經驗,他們創意發想、管理行銷都令人耳目一新,經營得有聲有色。他們不是草莓族,只要給他們機會,馬祖青年們可以做得比上一代更棒。
重視年輕世代,聽取他們的想法做為決策思考,是許多民主國家趨勢。政府有責任讓年輕人看到希望,給他們願景,有勇氣去實現他們的理想和抱負。要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和民間必須協力營造出一個有生氣、繁榮的社會,充滿光明的前景;讓年輕人有夢想、有希望,才有可能激勵年輕人的熱情與鬥志,國家才能避免崩壞的危機。因此政府有責任從旁給予一臂之力,讓更多青年願意回馬祖圓夢,共同攜手創造美好家園。
社論/給年輕世代實現夢想的機會
- 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