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之故,現在世界各國特別是亞洲地區,旅遊幾乎呈現停滯的狀態,但其實近年來過度旅遊已經成為各國政府憂心所在,無煙囪工業聽起來似乎很美好,但超載的遊客導致物價、房價上漲,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影響在地居民生活品質,如何找出觀光與環境的平衡點,馬祖也必須提早因應。
從聯合國的數據指出,2018年全球國際遊客達14億人次,而1950年國際遊客的總數僅為2500萬,沒有人曾經預期到遊客數量的如此暴增,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在2019年針對過度旅遊(overtoruism)與荷蘭兩間以旅遊科系見長的大學合作研究,憂心熱門景點因遊客爆量導致居民困擾將成為全球現象,並提出一些因應策略與措施,希望讓旅遊發展與居民生活品質可以兼容。
歐洲過度旅遊的排行榜中,西班牙的巴塞隆納高居首位,巴塞隆納人口不到兩百萬,但每年湧入三千萬以上遊客;有水都美譽的義大利威尼斯,人口甚至不到30萬,一樣每年湧入超過三千萬的遊客,比例更形懸殊。不少文化遺產景點同樣備受威脅,南美祕魯的馬丘比丘是聯合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的雙重遺產,但2007年就因為遊客過多,列入瀕危名單,部分遊客不守規矩,攀爬遺址、撿走石塊、隨處塗鴉,都讓這個世界遺址岌岌可危。
過度旅遊所形成的觀光公害問題,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必須面對與解決的議題,眾人也開始反省觀光業與環境生態間的平衡,並非要將觀光產業消滅,而是要找出兩者共存的方法。有世界公園美譽之稱的瑞士,其政府試圖將一年四季打造出不同特色的旅遊主題,並開發重要景點周邊的觀光動線,以讓遊客分流,減少過度集中特定地點或季節,西班牙則祭出觀光稅或生態稅,但至今成效都不甚顯著。
法國幾年前曾受恐攻威脅,觀光收益顯著下滑,但為經濟生計,維持旅遊熱度仍是其政策重點,除了加強安全維護外,同時努力將資源挹注文化保存,不因接待超出環境負荷的觀光客而受影響,盡可能保存環境原始的風貌與特色,另外就是如同其他歐洲各國開始嘗試的作法,盡量開拓更多的旅遊動線,一方面疏散總量,不至於集中在部分大城市,二來也有助於二、三線景點的觀光受益。
馬祖旅遊熱度持續上升,現階段仍然因為交通緣故,有著自然而然的總量管制,但也許未來隨著第二家航空公司的進駐,我們也會迎來超出小島可以負荷的遊客量,因此現階段我們就必須開始做好因應,像是水電用量、垃圾處理、汙水下水道,甚至各島或各景點的最大容納量的規劃。
小島發展觀光業勢所必然,但因為接待量的限制,因此低質量的旅遊必須有效縮減,如同搭郵輪到威尼斯的遊客,下船只有幾小時,隨著舉小旗的導遊東竄西跑,不但沒有對消費有所貢獻,甚至留下垃圾與噪音,地方還得負擔清潔與安全開支,就並非接待量有限的小島適合的觀光模式。
馬祖過去遊客總以南、北竿為主,現在也開始出現其他島嶼的旅遊推廣,希望未來能夠持續作為分散遊客,讓各島都能迎來適合的遊客,也讓島嶼環境的負擔可以減少,這才是永續觀光的正確作為,讓馬祖觀光與環境可以共榮。
社論/觀光與環境的平衡點
- 20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