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版圖要能擴大,就必須擁抱國際、與世界接軌,設法吸引全球各地遊客來訪,方能真正敲響中外知名度,活絡地方經濟。馬祖儘管只是蕞爾小島,但我們仍須將眼光遠望,做好與國際同步的準備,以開創屬於自己的藍海版圖。
順勢新南向政策潮流,除爭取歐美客人外,東南亞地區的觀光服務與文化更是我們值得效法與深耕的。舉例來說,飯店、百貨公司、展場、機場等處的服務人員,不論是正在行走、清潔工作中,只要是相遇必會微笑打聲招呼,雖只是簡單的問候 ,卻能有親切、以客為尊的感受,非板著臉頰漠視。我們的服務業雖也是標榜顧客至上,但相較上缺少笑容與親切感,這份軟實力深值省思。
國內在陸客減少之際轉為南向的發展,但似乎未見對穆斯林一環的十足對策。以印尼而言,近九成民眾為回教信徒,在許多公共場所會設有祈禱室和沐浴間供使用,不僅是種便利,也是對文化的重視。但國內目前仍少見對回教服務的關注,多數場所欠缺相關設施供使用;再以最基本的飲食而言,如何提供使用非豬油製造的產品及食品,又能兼具色香味俱全的餐點,在在都是一道考驗。
印尼近年開設許多中文系所,許多學生相繼來臺學習中文,甚至自小學就開始教授漢語,足見對於華人社會佈局的遠見;相較與此,我們在對東南亞的文化及學習投入上卻相當有限,西方英美仍為主流。觀光的導遊不僅需要單會講中文或英文,更需培育深諳東南亞語系語言的人才,以作為招牌及號召賣點,讓渠等遊客能自在徜徉在旅程上。若未能提前規劃,再豐厚的優勢利基都將一點一滴流逝。
除了有形的設施配備進入外,最重要的,莫過於「人」的導入。要想賺取世界的錢,就必須學習當地的文化並融入其中,投其所好。東南亞的民俗風情與我們相當迥異,生活方式也大相逕庭,但要吸引更多旅客的來訪,就必須深入瞭解與體會地道的文化並引回家鄉,才能夠讓南太平洋島嶼民眾有賓至如歸的感受,在異國風情中又不失自身民情。
據內政部統計,2018年來台旅客共1106萬,其中東南亞地區的旅客達242萬人次、占21.89%,人數及占比雙創歷年新高。南向發展對當前的馬祖也許是相當大的挑戰,但若能在此刻預作準備,洞燭機先,待南亞地區市場發展起來後,我們將會是汪洋中的一片藍海,讓觀光事業屹立不墜。
社論/旅遊版圖南向拓伸的思考
- 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