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各地感染案例大增,目前已逼近10萬人,更造成數千人死亡,情勢險峻。現在我國防疫工作,除指揮中心提升至一級開設,各部會橫向聯繫也更加密切,期讓疫情早日趨緩。此次疫情,病毒特性跟發生於17年前、造成全球大流行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極為相似,病毒會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染,若要降低被感染的機會,我們必須從病毒的流行與致病機制著手。醫界普遍認為,近期民眾應避免進入密閉、狹小空間;如因工作關係無法避免通勤,就必須隨時戴上口罩,並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居家或工作空間,也要保持空氣流通,才能確保健康與安全。
值得慶幸的是,目前我國因防疫工作滴水不漏,感染案例並不像鄰國嚴重,也為防疫爭取到寶貴時間。回顧疫情爆發至今,政府除對入境人士嚴格管制,並要求所有曾赴發生重大感染地區旅遊的國人,一定要做好各項檢疫與隔離措施。另由於口罩屬於重要防疫物資,政府除迅速購置生產機器、加大產能;國軍單位也派遣官兵,支援口罩生產線,這些做法,證明我們是以「防疫視同作戰」的戒慎恐懼之心,傾舉國之力,在第一時間做好疫情圍堵工作。
新冠病毒今年以來擴散世界各地,世人皆感戒慎恐懼,防疫警戒的緊繃情緒,因疫情延燒更難鬆懈。雖然我國確診案例,相較於中國大陸及世界各國仍屬少數,但為提升與落實防疫工作,行政院已經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升至一級開設,此刻我們呼籲,只要全民共同做好防疫心理建設,就能穩住心緒,共同度過此次危機。
此外,心理防疫也很重要。近日來由於確診案例逐增,且恐有社區擴散與醫院院內感染之虞,使得人心惶惶,而出現拒絕醫護人員租屋或勸阻其孩童就學,或者歧視隔離者等事件,人在面對傳染病時恐懼心態是無可厚非的,不過恐懼也會導致心理上的防衛機制瓦解,如過度緊張或猜忌會導致不敢出門、失去正常社交生活,甚至於出現失眠等症狀,反而會使得健康的人變得不健康,因此具備「莫恐慌」與「勿對立」的「尊重」與「同理心」才是共同防疫的重點。一般而言,適度的焦慮與恐慌,能讓個體因為謹慎小心,而做好自我防護;但長時間過度焦慮恐慌,卻會讓人陷入驚慌,做出失序的行為舉止,甚至演變成恐慌症。當防疫可能進入長期抗戰階段,人們應該要身體力行,也要了解各種能夠安頓焦慮恐慌情緒的心理處方,做好情緒控管,從「心」強化免疫力。
綜言之,從古至今,疫情從來不會因為人們的輕忽大意,而自動消失。唯有人人都能認清疫情、落實防疫,才能大幅減低致病機率,安心度過此次疫病危機。
社論/莫恐慌 同心協力應對疫情
- 20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