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詐騙手法日益新 加強自我防範意識

  • 2020-03-12
 由於網路發達及電子通訊普及化,衍生多種形態詐術,諸如網路交友購物、購買線上遊戲點數、租借金融帳戶洗錢等,都在彈指之間即可完成,以致詐騙案件層出不窮,令人憂心。
 以網路詐騙而言,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智慧型手機早已人手一支,完全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包括獲得資訊內容、娛樂和消費行為等,行動上網、社群行銷快速帶動數位經濟發展,卻也衍生新的詐騙陷阱和犯罪手法。許多年輕人沉迷手機和線上遊戲,購買遊戲點數遭詐騙的案件,也時有所聞。根據警政署犯罪防治中心分析,此類詐騙手法,詐騙集團往往以遠低於市價的「虛擬寶物」或「代為儲值」服務,以各類話術吸引被害人,要求購買點數,將白花花的銀子送入別人口袋。
 有人因沉迷手機線上遊戲,為提升遊戲角色能力,主動透過網路聊天室找尋賣家,並依約前往超商購買高額遊戲點數;超商店員察覺有異報警,經勸說始驚覺被詐,立即停止交易,幸未落入詐騙圈套;也有家中長輩沉迷手機博弈遊戲,賭輸了就開口向兒女借錢,還要兒女預支薪水,供其遊戲儲值。
 同樣的,以理財詐騙言,對於少數涉世未廣的人而言,易遭借貸廣告的表面吸引而身陷危機,亦或交友不慎、不當貸保等因素,賠上個人畢生存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各項投資與理財的管道多元,唯有認清自身的財務來源、掌握自身的收支情形,有效配置個人的財富資產,才能使自己與家人的人生,不會因金錢透支而陷入泥淖。
 詐騙集團的騙術花招百出,一般而言,詐騙的過程也經過細心的設計,有不少人是因為心中的一點點貪念,以為真的是「走偏財運」,殊不知就是因為這一點點貪念矇住了理智,等到恍然大悟時,已經是來不及了;也有不少的個案是利用當事人的好心、信任感,以捐款、宗教、旅遊、意外事故、優惠,甚至暴力等等方式,讓當事人疏於判斷或無法抗拒,而致失財傷身。
 在詐騙猖獗時代,「查證」與「冷靜」仍是避免詐騙的不二法門,多年來詐騙受害者中不乏高學歷、高知識份子,可見在詐騙面前,書讀得多少並非絕對;受害年齡層雖然是年輕人、長輩皆有,但部分長輩較少接觸外界訊息,仍是受害高危險群,長輩在家人疏於照顧下,對詐騙手法不甚了解,很容易就受害,因此更要提防家中長者受騙,適時宣導防騙訊息。
 綜言之,網路時代裡,詐騙案件屢見不鮮。在面對外界財色誘惑時,更應冷靜思考其合理性與可行性,以及可能衍生的不良後果。只要肯多思考,定能看出端倪,進而遠離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