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將於今年11月3日舉行,目前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黨內初選正如火如荼進行,相對於川普在共和黨初選一路領先的態勢,民主黨的桑德斯與拜登廝殺得火熱,選情十分緊張。回顧60年前的美國總統選舉,馬祖曾是1960年尼克森與甘迺迪世紀電視辯論的焦點之一。
1958年的冷戰時代發生兩個危機,一個是柏林危機,當時蘇聯單方面要求英、美、法3國在6個月內撤出西柏林的駐軍,另一個則是八二三砲戰危機,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對紅軍毫不退讓,支援這兩個被不對等優勢兵力包圍的西柏林與金馬,而後在1960年艾森豪總統即將卸任,新任美國總統對於金馬是否撤軍的立場成為焦點。
尼克森認為,放棄金馬不但不會帶來和平,更會引來戰爭,他舉希特勒擴張的前車之鑑,納粹先要奧地利,然後想要蘇台德區,再來是但澤港,放棄金馬的舉動,只會養大共產黨的胃口,某些特定區域你不防禦了,那無可避免的結果就是鼓勵了一個決心要征服世界的人,把你逼到退無可退的境地。不去防衛那些已經成為自由標記的地方,必將不會獲得和平。有關是否固守金門、馬祖,尼克森引用艾森豪總統的話,「我們與獨裁者交手的時候不能犯一種錯,就是我們會在槍口的威脅下讓步」。
甘迺迪則認為,要在這麼靠近中國大陸海岸、飽受砲火威脅的小島上維持兵力補給十分困難,金馬這些島嶼是無法防衛的,應比照撤離大陳島的做法,從金馬撤軍。並且根據1955年生效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金門與馬祖並不在條約定義的防衛範圍,美國要保護的應該是台灣與澎湖,才符合戰略利益,他引用亞太艦隊司令亞內耳上將的話,認為金門、馬祖「這些島嶼不值美國人犧牲一根骨頭」。
尼克森與甘迺迪的觀點,各有道理,各有侷限,60年後,目前馬祖的現況,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尼克森與甘迺迪主張的折衷方案,一方面如甘迺迪所主張的,金馬駐軍已大幅減少撤出,我國收縮兵力,集中力量固守台灣本島,另一方面,金馬外島目前仍有部署一定數量的兵力與火力,如同尼克森所主張的堅守自由民主的每一塊土地,宣示在敵人槍口的威脅下絕不讓步,避免引起連鎖效應。
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雖然不像60年前的總統大選一樣,馬祖成為辯論焦點議題之一,但國際關係將影響兩岸關係,兩岸關係將影響兩馬關係,今年美國總統選舉除了決定未來4年美國政治,更將會影響未來4年的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馬祖將面對新的國際變局,與新的可能歷史轉折。
社論/新的國際局勢 新的歷史轉折
- 20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