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強化觀光體質 建立馬祖品牌魅力

  • 2020-03-17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旅遊觀光產業,儘管政府已推出救觀光方案,但除了提供紓困或補助損失,長遠之計,仍要積極推動國內觀光轉型及體質調整。馬祖對於觀光推動也投入許多心力,包括觀光公車加入台灣好行、各項路跑活動推廣馬祖運動觀光、觀光品質提升計畫導覽解說員基礎訓練課程、參與國內及大陸各項旅展、改善民宿合法化、建構台馬航線對開機制等措施,透過加強馬祖行銷宣傳,改善交通運輸以及人才輔導培訓,持續強化觀光的硬基礎與軟實力。
 今年元月以來,觀光產業界面臨有史以來少見的寒冬,尤其這次的疫情蔓延,已經不僅造成入境旅遊近乎停滯狀態,出境旅遊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牽累,消費者普遍因擔心受感染而減少出門旅遊,造成觀光產業衝擊。然而,這波疫情衝擊來得太大、太突然,不單單是台灣本島、馬祖離島的觀光受衝擊,而是全世界的空前危機。如果在短時間內疫情沒有趨緩,對全球的經濟、觀光恐怕還會持續深化、擴大。此時,面對嚴峻疫情來襲,馬祖除了靜待疫情趕快過去,同時養精蓄銳,提升競爭力。除提升基礎設施、聯外交通等,還要做出文化亮點,提升重遊客人數,才能在疫情過後掌握先機,帶動觀光。
 總之,觀光市場早已走向跨越國界的競爭格局,不管針對目標是國人或外來遊客,前提條件都是自己必須具備足夠吸引力。這幾年馬祖不是沒在進步,但周邊其他地方也都在進步。這次再遇到觀光急凍,我們應思考還有哪些策略可異軍突起,當成未來存活下來時競爭的「武器」。
 經營觀光絕對不是短期獲利,而是永續發展。一個永續的旅遊觀光必須強調地方特色與價值,而非花錢在外在的建設上或是不斷的更新建設。有遠見的觀光發展是需要有一個政策,在推動觀光政策時,必須將每個地方的特色凸顯出來,而不是只相互的模仿。善用特色與在地的產業做歷史和時間的聯結,不應該一直做新的開發,而忽略了既有資產的保護或保存。在網路發達的情況下,觀光政策單位或是業者亦可透過網路社群的分享去獲得深度的資訊或是推動深度的體驗。
 觀光紓困方案是救急不救窮,面對嚴峻的挑戰,不能只是迴旋在紓困或是租稅減免的框架中,必須就現有的旅遊結構加以調整,否則疫情結束,國內旅遊產業還是等不到人。只有撒錢而沒有整體的觀光旅遊策略,對相關產業的幫助十分有限。與其散財補助不如把旅遊基本面做好,好好經營景點,改善各項旅遊設施。
 疫情再慘烈總有過去的一天,從公部門到民間要加緊進行觀光產業體質的提升,找出自己的價值所在,強化軟實力,才能讓觀光馬祖成為遊客願意一再進行的活動,這樣觀光發展才有長遠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