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祖城市綠美學

  • 2020-03-18
 景觀是人們對於城市的重要印象,城市綠美學更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象徵,在宜居城市的評比中,更列為重要因素之一,惟台灣早期在追求經濟發展之虞,對於城市景觀總欠缺考量,醜陋市容還曾登上國際版面,近年來各地方政府陸續開展城市規劃,並將城市景觀美學納入,但實際執行成效尚待檢驗;馬祖得天獨厚擁有天然景觀,但近來大型建設不斷,鄉容不斷變化,是否納入整體城市景觀美學的規劃考量,值得進一步思考。
 新北市日前宣布將在本月底成立景觀顧問團,在街道景觀、公園綠地及開放空間等場域制定都市綠化準則,以連續綠帶、景觀大道、生態風廊及視覺通透設計為概念,並加入美學的元素,讓各單位執行綠化工程有依循的準則。另外年底前要打造五十座特色公園、三座全齡化公園,融合視覺藝術與生態保育,並加入各局處、公所、專業顧問及青年的創意想法,希望把公園變成親子共融、全齡使用的休閒場所,讓景觀不但要看得到也要用得到。
 新北市坦言早年的都市規劃跟台北市有著明顯的落差,讓新北市充斥著擁擠落後及凌亂的感覺,因此現在開始要逐步推動新北市市容的轉變,將城市綠美學融入社區的每個角落。當然城市美學不能只靠政府單位,也必須仰賴民間力量,因此市府也推動社區綠美化的競賽活動,補助社區辦理街角、閒置空間的綠美化,甚至創造可食地景,種植可以吃的植物且兼具景觀效果。
 馬祖得天獨厚擁有其他城市不可及的天然景觀,但早年並沒有所謂的城市規劃,因此即便擁有綠意,也是雜亂不堪,近年來更隨著建設的增加,綠意逐漸消失,逐漸有著都市化的趨勢,值得相關單位注意。惟城市的景觀並非隨意產生,地方政府必須有計畫地逐步改造,建置一定的準則,讓公部門或是民間建設時能夠有依循的準則。
 知名都市規劃者傑夫.史派克表示,最佳城市最棒的部分就是宜行的程度,理想路徑應該要方便、安全、舒適而且有趣,城市中最明顯、通常也最令人享受的走路空間,同時也符合以上四個條件的,就是都市中的綠地,公園更是城市美學指標,就像倫敦的海德公園、都柏林的鳳凰公園、紐約的中央公園等,都是那些城市最令人稱頌的所在。這也是為什麼新北市推動城市綠美學,會將市內公園總數拉高列為重要目標,預計年底每萬名學童可享2.5座公園。
 新加坡非常值得學習,雖然是填海造鎮的都市,但全新加坡的綠化覆蓋率約達百分之五十,相較台北市的百分之五,可謂天差地別,人們視野所及將近一半都是綠意,包含隨著建築物的立體綠意,如此的景觀建設起源自其建國之初的目標,以及每位執政者的堅持。
 一個好的城市規劃會讓居住的百姓擁有幸福感,人類生存不單只為活著,也需要活得有質感,當生活水平提高的此時,擁有良善規劃的城市正是下一步重要的訴求,馬祖的自然景觀讓我們贏在起跑點,但未來城市的美學規劃仍有賴公私部門的通力合作,讓馬祖成為充滿綠意的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