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國際移動的障礙大幅提高,回顧馬祖歷史,國際強權領導人的一移一動,都會影響馬祖,讓我們跟隨幾位美國總統的國際移動腳步,回溯再現馬祖幾次重要的歷史轉身。
1960年美國總統艾森豪抵台訪問,艾森豪是美國建國以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訪問中華民國的現任總統。1958年國共發生八二三砲戰,美國稱為第二次台海危機,八二三砲戰後金馬是否應該撤軍放棄,甚至台灣該花多少代價保護才算值得,成為華盛頓外交政策與新聞界的焦點,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認為,中華民國雖然將眾多部隊佈防在金馬不是好辦法,但國軍不能在敵軍壓境的狀況下撤退。當時中華民國政權風雨飄搖,艾森豪的訪台鼓舞了台澎金馬的士氣,訪台期間美方與我國發表聯合公報,公報中聲明「兩國政府決必繼續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之下、堅強團結合作、共同抵禦中共在本地區之挑釁」,雙方並譴責了大陸「單打雙不打」的軍事行動。如果沒有反共立場鮮明的艾森豪當時堅定支持台灣,並反對在共軍包圍壓力下從金馬撤退,或許今天的馬祖歷史發展就是另外一個大陳島。
到了1972年,中蘇之間的關係已經完全鬧翻,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森採取聯中制蘇的外交戰略,原本反共立場強烈的尼克森決定訪問中國大陸,讓各界跌破眼鏡。尼克森是歷史上第一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美國總統,訪華期間並簽署《上海公報》,《上海公報》與馬祖最直接的關係是駐馬美軍的問題,美方在公報中聲明「它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臺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隨後在1976年「美軍顧問團駐馬顧問組」(MDCAT)從馬祖撤離。
艾森豪是史上第一位任內訪問中華民國的美國總統,當時他的抵台訪問影響了馬祖;尼克森是史上第一位任內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美國總統,當時他的抵華訪問也影響了馬祖;卡特是近50年中美外交歷史上,唯一一位任內既沒有訪問中華民國、也沒有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美國總統,兩邊都不去的卡特總統也影響了馬祖。中美建交是於1979 年卡特任內達成,在中美《建交公報》中,雙方聲明「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衝突的危險」,當時「單打雙不打」的共軍砲火已經定期飛來馬祖約二十年,中美建交之日,就是「單打雙不打」停止之時,卡特總統任內對馬祖最大的影響就是因中美建交而使「單打雙不打」正式畫上句點,隨後兩岸關係轉趨和緩,1992年馬祖戰地政務也走入歷史。
根據現實主義的國際關係學者觀點,國際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美國總統的腳步,是在國際局勢變化下美國國家利益的放大,而馬祖的歷史轉身則是這個國際局勢的縮影,馬祖每每見證大時代國際上的強權角力、利益交換,中美關係跟隨在艾森豪、尼克森、卡特的腳步之後,他們的一個猝然轉彎,馬祖也被迫做出歷史的轉身。
美國總統的一小步,是馬祖歷史轉身的一大步。目前全球新冠病毒延燒、中美貿易大戰詭譎、中東地區烽火連天,馬祖能置身事外嗎?歷史告訴我們不可能,馬祖已是地球村的村民,馬祖是我們的家,世界也是我們的家,未來新的國際情勢轉變,將會使馬祖再次做出大轉身。
社論/跟著美國總統的腳步見證馬祖歷史的轉身
- 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