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落實性別平等 共創理性和諧社會

  • 2020-04-12
 文明社會在進步過程中,最彰顯的特色就是人生而平等的價值觀,任何人不應該因性別、信仰、族群、文化等差異受到歧視或不平等對待。其中,性別平等問題普遍存在於社會各角落,且最容易被忽視,需靠眾人努力推廣,以維護此普世價值。
 隨著時代與思想文化的變革,男女平權運動也愈受重視,傳統的制度、固有的行為更不斷引起現代人的質疑。然而,即使不斷地大聲疾呼「兩性平等」,但仍有不少落伍的思考與行為模式,卻仍根深蒂固於部分家庭。往昔的傳統社會中,男女角色的刻版印象、扮演、價值觀念,男性剛強、唯我獨尊的自我認知,女性柔弱、服從、無才便是德的古板印象,非但妨害了基本人權的發展,也造成相當嚴重的性別歧視。
 也只有當民眾拋棄兩性刻板印象,一視同仁,才能逐步落實性別平權。像是在生活上,不以男性的權威或女性的柔弱為由,要求不平等的待遇;於工作上,也不得以女性懷孕、結婚之理由,剝奪女性的權利。此外,對異性不得有戲謔或玩弄的態度、侵犯異性的身體或以不雅、帶顏色的言語侮辱異性,不但不是幽默風趣,反而傷了兩性平等的原則。 
 性別平等是接納、尊重、友善,也是一種思維、視野,更是一種態度!而且,性別主流化是一種策略,讓女性關注的事項和經驗如同男性一樣的受到重視,並據以納入政治、經濟、社會等所有領域的政策與方案設計、落實、監測和評估,以使女性與男性均能平等受益,終止不平等的現象,最終達到性別平等。
 性別要平等,不僅僅只是一個口號,更是因應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所必需的更迭。因此,我國的政策法規自性別工作平等法以來,便不斷的立法與修正,希望性別平權的觀念不只落實於社會政策及社會參與、同時也應該融入工作職場、甚至是文化教育與生活中。然而,如何真正落實性別平等,至今卻仍是政府與民間單位該努力及重視的議題,性別的不平等,是傳統社會文化根深蒂固的慣習,要改善性別間的刻板印象與性別歧視,想來還是必須從教育方面做起。
 當前,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響,現代女性已與以往大有不同。由於女性紛紛投入工作職場,且對於國家、社會、經濟的貢獻也愈趨顯著。故未來無論是在何種領域,性別互動關係等議題仍將備受重視。因此,除了學校與家庭教育之外,政府也應對社會負起教育的責任,要有更積極性的作為來因應。在所有的政策和立法中,將性別主流的觀點納入考量。唯有透過積極的倡導以及落實社會教育,才能讓兩性相互尊重,創造一個沒有性別歧視的社會環境,我們的生活氛圍也才能更為和諧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