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全球蔓延的疫情,讓隔離、反群聚成為常態,但很幸運的馬祖仍然是塊淨土,讓我們雖然需要警覺,卻仍然可以正常生活,照常運動;這次的防疫之戰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健康與免疫力的重要性,也許害怕感染的同時,我們可以更積極的動動身軀,開始規律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指出全球約有四分之一的人運動不足,並開始推動減少運動不足的計畫,而根據我國體育署所做的調查,我國民眾每週平均運動次數不足三次的比例仍高達百分之四十五點五,顯示國人運動實在仍有加強的空間。
馬祖上週末登場的i台灣運動熱區瑜珈活動及路跑3千及5千測驗活動,吸引不少在地鄉親參與,雖然配合防疫需要,參與前要量測體溫及全程配戴口罩,依舊吸引許多民眾參加,這兩項活動將是本年度的系列活動,每個月辦理一到二次,讓參加學員可以藉由專業運動員的協助,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體育署為積極推廣運動風氣,從1997年起,陸續推動「陽光健身計畫」、「運動人口倍增計畫」等計畫,2010年起則以中程計畫推動為期六年的「打造運動島計畫」,希望將潛在性運動人口強化成為自發性運動人口。2016年起的「運動i臺灣」計畫除持續推動國民運動風氣外,願景在於「自發、樂活、愛運動」,其中「自發」為強化國人自發性、自主性的規律運動習慣;「樂活」為讓運動結合生活及文化,發展地方性的特色運動;「愛運動」為培養國人運動興趣,使國人從為個人健康而運動,提升為愛好運動而運動。
為達到上述目標,與各縣市政府協力推動「巡迴運動指導團」及「運動熱區」兩項子計畫。其中「巡迴運動指導團」是由各縣市政府組成專業運動指導團隊,透過通路結合、主動出擊及廣納申請等推動策略,前往企業、活動中心、文康中心、村(里)辦公處等通路及場域傳授運動知能及觀念;另「運動熱區」則由各縣市政府選定現有公有運動場域(如高雄市鳳山體育園區、臺南市立田徑場、臺中市文心森林公園等),透過系列活動的舉辦,形塑縣市運動意象,藉以提升居民運動風氣。
雙北早已推動多年的運動巡迴指導團,可以透過鄰里的社區動中心、老人活動中心等,只要集結一些人,就可以向體育單位申請專業教練的在地指導,而教練費用就會由政府負擔,因此相關的銀髮或社區點的運動推動就相對簡單。
馬祖不缺場地但缺專業運動人才,特別是長期規律的師資,因此不容易開辦相關的課程,只能偶爾的邀請指導教練來馬,但隨著馬祖場地的完備,以及交通的順暢,也許未來長期委託固定的團體,像是巡迴醫師一般,也可以規律地邀請不同運動種類師資,來馬固定授課,讓運動課程更加多元有趣,相信可以有效地增加馬祖規律運動人口。
在體育署108年的調查中,雖然馬祖僅有15個抽樣個案,不足以作為參考,但明顯較前年為低的每週規律運動天數,仍然提醒我們有空多多動起來,地方政府也能善用各種策略讓運動更有趣味,讓民眾運動更方便,畢竟只有運動、均衡飲食方是增加免疫對抗疫情的正道。
社論/防疫也要運動
- 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