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議多年的中山國中遷校塘岐計畫正式獲教育部核定並在今年度展開規劃設計工作,若進度順利最快在3年後塘岐新校區可啟用,現有舊校區該如何運用其實現在就要開始集思廣益。中山遷校除了基於整體教育發展需求外,另一個重點在於舊校區的運用;地方發展觀光已是既定政策方向,舊校區閒置空間再利用有無限可能,做為與觀光相關產業用途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中山國中遷校塘岐的議題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而正式納入公開議題是在106年時地方提出的第5期離島綜合發展計畫,當時地方各島多校均在大力推動老舊校舍整建,在同時面臨全國少子化的衝擊之下,校舍整建與併校的議題在教育界私下也議論紛紛,但在多方考量下能夠整合教育資源與地方發展需求的只在北竿具體推動。教育部之所以同意中山遷校計畫,除了地方各界積極努力爭取之外,最主要還是地方提出的需求與願景均符合未來整體發展趨勢。基於芹壁長遠發展與教育園區完整性考量,遷校百年大計應獲大部份的支持。
從坂里國小併入塘岐國小後轉型為海大馬祖校區,到中山國中遷校塘岐計畫的實踐,為北竿整體發展提供新契機。國土的運用與開發一直是從中央到地方影響最為深遠的上位政策,以北竿的併校、遷校事實來看,在有限的可用空間下,如何將土地價值極大化是離島鄉鎮面臨共同課題,一方面要進步建設,另一方面又要兼顧低度開發原則,此時比較可行的只有空間的挪移了。馬祖地小島散坡度陡峭,能夠運用的區塊本來就不多,公共設施的空間適當性成了必須審視的重要議題。位於芹壁的中山國中在早年戰地政務期間興建,部份建築已有超過半世紀的歲月,若選擇繼續在原校區推動改建,所需經費不見得比蓋一所新學校來的少,利用改建時機做遷校規劃,對地方而言未嘗不是件好事。中山國中位於馬祖最重要傳統閩東聚落芹壁村,校舍主體建築突兀與聚落景觀格格不入是事實,未來遷校後的空間再利用也不能忽視整體景觀問題。
中山舊校區的再利用會是接下來各界關心的重點,座落馬祖最重要風景區旁的校區被視為北竿最有條件興建星級旅館的地點,未來走向招商之路勢所難免,過去地方多項招商計畫均受阻於土地問題與都市計畫規範,因此要妥善運用原校區必須要有完整且長遠的規劃,在遷校的同時就要思考這個問題,包括在適當時機推動都市計畫變更等,都是為日後的整體發展先做開路準備。地方政府中山遷校這項政策獲得大多數鄉親支持,因應時勢轉變而調整的政策也是呼應民意的具體作為,如今遷校的實質動作已然展開,後續再利用也是重點,多元的發展空間更可能是鄉政發展的新契機。
社論/中山遷校塘岐 舊校區再利用空間大
- 20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