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國內出現連續數天零確診紀錄,讓人覺得欣喜,但在疫情尚未完全平復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了解,唯有每個人都從落實自身防疫管理開始,效益才能逐步擴散;現今實施的各項防疫管制措施,都有其用意,我們必須傾力配合,絕不鬆懈,方得見到疫病早日消失。
在世界各國及許多重要城市多已實施封國、封城情況下,新冠肺炎確診及死亡人數雖持續上升,但已有緩和跡象。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相關資訊,臺灣連續數天零確診,未新增確診病例,這是個好消息,讓幾個月來被疫情壓得幾乎透不過氣的人心,有了稍稍紓解機會。
然疫情緩和,絕非意味病毒及伴隨而來的種種危機,就此銷聲匿跡。面對看不見、摸不透的新冠病毒,仍不可掉以輕心。除了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各項管制要求外,也必須做好自身健康管理,才能保障自己與他人安全。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出,國內疫情近期好現象頻傳,也將大型社區傳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因此民眾漸漸能從事一些戶外型態的活動或是踏青、運動等,但還是要呼籲大家養成衛生習慣,守住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疫情緩和,中央流行疫情中心鼓勵民眾力行「防疫新生活運動」,落實防疫之餘,也能放鬆享受生活,但呼籲民眾仍需落實勤洗手、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外出活動時,應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應佩戴口罩,並請留意自身及親友健康,如果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盡量不要外出;如需就醫,不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以降低疫情風險。
民眾齊心抗疫,連續數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確實令大眾感到喜悅,民眾不免關心何時能恢復到以前的生活?然而,不管零確診的天數有多少,以前那種出門不用戴口罩、可以自由出國旅行的日子,短時間內是回不去了。因為不管是疫苗還是解藥,絕對需要大量的時間研究,最快也要1到2年的時間研發和試驗。我們必須認清,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等個人防護,不是暫時的生活模式,必須變成生活的必需行為。唯有這樣,才能守住不爆發大規模社區疫情,也只有這樣才有機會維持幾近正常的生活。只有嚴守個人生活規範,才可能有幾乎正常化的生活。
新冠肺炎的全球確診人數已超過330萬人,死亡人數突破23萬人,且感染與死亡規模仍在不斷增加。我國在政府採取「超前部署」防疫作為,以及全民共同配合下,度過了武漢「類包機」、郵輪靠港,以及敦睦支隊等重大防疫考驗。但是在疫情完全趨緩前,我們沒有鬆懈的空間,還要持續和病毒對抗。
社論/落實自身防疫管理 防疫不鬆懈
-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