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我想有個家

  • 2020-05-06
 馬祖近年來因觀光發展有所起色,陸續有年輕一輩返馬創業,各式各樣的新型小店或餐飲店林立可見一斑,這當然是在地政府所樂見,也在各項政策上給予協助,而因應自有住宅需求所引發的示範住宅政策,也開始吸引各鄉效法,希望透過政府的協助,整合自有住宅需求,讓年輕一輩有安居之所,自然而然落地生根。
 曾經有一度南竿將現在的示範住宅稱作合宜住宅,其實也是當時內政部在2010年所推動的健全房屋市場方案,所辦理的出售公共住宅案,當時的合宜住宅主要是由政府提供土地,低價賣給民間廠商,由民間廠商提供資金技術興建,承購者須符合限定資格,提供無自有住宅者或中低收入家庭以合宜價位購得,當時無論雙北或桃園都有數個類似的建案推出,但後來因為合宜住宅一再爆出弊案,內政部也終止這項政策的推行。至於集合式住宅則是泛指多個住宅單元,但具有共同基地和共同空間或設備,或共同持分土地產權、公共設施的建築物,在台灣、香港、澳門或新加坡等口密集的地方,或其他國家的都市都可以看到各種集合住宅。
 馬祖早期所興建的清水國宅,嚴格來說也不是國宅,後來亦衍生出來不少困擾,因此此次地方政府推動住宅政策自須避開相關問題,以興建合法住宅為主要考量,政府在找尋土地與整合民眾意見上煞費苦心。位在鐵板的仁愛示範住宅,興建費用自然必須由購買者支應,雖然曾因為一坪價格諸多爭議,但其實地方政府是穩賠不賺,主要是以居民生活品質為考量,必須進行整體周邊環境及聯外道路的配合興建,這也相當政府配合支應部分的公共設施。
 這是馬祖新住宅推動政策,南竿已然啟動近兩百戶的社區再造行動,一體完成的社區將會有一致的景觀,這也會有助於馬祖村容的建構,過去各村的新建案,總是自家重建,無懼合法與否,蓋到夠蓋到滿,似乎要將內裝容積擴大到最大,卻不管一棟棟自行其事的新建築物,總是成為馬祖村容的殺手。每個人都有追求舒適居住環境的本能,當政府無法給予協助或適當引導時,自然會出現各式各項的新式卻不容於整體景觀的新建物,但在社區能夠整體設計建構時,這樣的傷害就會降到最低。
 南竿鄉成功的案例,自然引起其他鄉的起而效尤,東引已經在協調軍方釋出已然廢棄不用的土地,希望可以提供東引示範住宅的建築基地,而北竿近期也啟動示範住宅的需求調查,希望可以在適當地點,重現南竿仁愛示範住宅的成功案例。這些都淺而易見的顯示,地區居民對於住宅的需求,想要有個自己家的強烈慾望。
 現代社會的家庭組成早已不同以往,年輕家庭渴望有自己的家,馬祖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馬扎根,提供優質安家之處非常重要,總而言之,家在哪根就在哪,也期盼各鄉示範住宅都能成功,讓遊子安心在馬祖成家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