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減法也是一種建設

  • 2020-05-09
 東引南澳商業街露臺外牆面正在進行人文地景形塑工程,其中重要的內容是招牌設施減量,期由減少過多設施物讓整體視覺空間簡化更美。從地方村容改善的小動作中不難發現,「建設」的定義因時而異,過去一般民眾認知的建設多半是加法原則,不管是造橋舖路、水溝擋牆還是路燈照明等,都是增加的設施,而如今在地球永續生存的趨勢下,減法建設的概念正在興起。馬祖從早期的荒蕪到如今的便利,加法建設功不可沒,但要形塑優質環境與永續發展,有些地方卻要從減法思考。
 目前所見地方各種大小建設計畫大多以實質工程建設為主,概念上這是一種「加法建設」,早年馬祖各項民生基礎設施不足,為了改善民眾生活必須要有所建設,但過多的工程建設其實是不符合「永續發展」的。進行土木工程建設,所使用的鋼筋、水泥及各種建材都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物質,興建過程所排污染、地形地貌之改變等都是對環境有所傷害的。在改善基礎設施的過程中我們面臨不得不的加法建設,但隨著民意高漲,有些需求被過度滿足,以致於產生過密的夜間照明、過多的路標指示、甚至是大而不當使用率偏低的蚊子館等。
 建設過程中加法工程在所難免,但這是階段性的任務,當民生基礎建設到一定的程度時,反而要開始做減法的改變,這樣的減法不是要移除過去各項建設成果,而是一種去蕪存菁的概念。新北市政府正在鼓吹城市空間應以「減法設計」為優先,在建設的同時將城市不該存在與不必要的空間進行整理,讓市容變得乾淨。馬祖為偏遠鄉鎮,要打造小而美的海上桃花源以及形塑優質度假空間,在推動大型加法建設的同時也應兼顧響應減法工程。各鄉鎮擔任城鄉風貌形塑的基層重要推手,大小建設都應重新納入減法的理念,以簡約風格做為未來建設的中心目標,簡約的建設代表成本不高,後續維護也容易,再與時下城鄉美學新概念相結合,如此才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為配合馬祖暗空公園成立,縣府日前召集各有關單位及各鄉就路巷燈的改善做重要的討論與宣示,接下來需要各單位配合將政策落實到鄉村各角落。平心而論,馬祖地區各島的路巷燈密度在近幾年大幅提高,而過密、過亮的路巷燈與我們要鼓吹的暗空公園或藍眼淚觀光宣傳是相違背的,因此在滿足民眾基本需求前提下,路巷燈是越少越好、能減則減。再來是各島道路景點的指示牌也有過當之實,縣府與馬管處及各鄉可以就全境道路規劃所謂的「共桿計畫」,這樣便可減少路上看到林立的各種桿子,落實減法建設的理念。
 地方要進步永續,建設的腳步不能停,未來建設不再是一加再加的概念,反而是能減則減,蘋果手機之所以受市場歡迎,創辦人賈伯斯當初以簡約設計風格做為改革目標,而這樣的理念正在全球各行各業中風起雲湧,運用到地方建設與發展也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