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外食選優級標章 衛生健康有保障

  • 2020-06-03
 現代人外食是常態,出外旅遊大啖在地美食更是旅遊樂趣之一,但如何選擇適當的餐廳,其實國內衛福部食藥署早在十年前,便開始推動餐飲衛生管理分級評核制度,提供國人選擇優質餐廳的參考建議;馬祖近幾年也大力輔導餐飲衛生品質及衛生評核分級工作,讓馬祖遊客及在地鄉親飲食衛生有保障。
 其實針對餐飲業者進行衛生評核,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像在英國或美國就規定業者必須將評核結果貼在店面顯眼處,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輕易的在第一時間看見,藉此不但可以有效給予業者壓力,督促業者主動改善環境衛生條件,以便通過評核讓更多的民眾安心消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供民眾安全衛生有保障的用餐品質。
 台灣也在2010年正式推動餐飲衛生管理分級評核制度,由食藥署制定相關的分級評核條件,交由各地衛生局執行評核工作,餐飲衛生分級評核項目主要分為五大面向,包括烹調作業場所衛生管理、員工個人衛生管理、廁所衛生管理、用餐場所品質管理及其他業者自主管理相關紀錄等,每一大項又可以再分為十幾個細項,像作業場所衛生管理就有採用密蓋式垃圾桶、垃圾廢料處理、冷藏冷凍溫控食材、儲放應分類分開放置及建立食材管理制度等,在個人衛生管理部分則包括從業人員人每年至少一次健康檢查、工作人員需穿戴整齊之工作衣帽,以避免汙染食品、不可於工作場所吸菸、嚼檳榔、抓頭、裸背、蓄留指甲等,各細項相當繁複與縝密。
 評核結果可分為「優」與「良」兩種等級,主要缺失未滿2項才能獲得優級殊榮,主要缺失2項以上未滿4項則為良級,凡業者門首張貼優、良標章,即代表通過衛福局評定具基本衛生標準的餐廳。另外評核過所獲得的標章,有限期僅有兩年,兩年後餐廳仍必須再度接受評核,以維持其評核標章效力。
 雖然這個評核立意良善,但仍有許多人未曾聽過這項制度,也未曾注意貼在餐廳一角的那張貼紙,但透過這樣的制度,確實能有效督促餐廳維持一定水平的衛生條件,例如2016年台北市為了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就將各賽事場館周邊的食品業者列為輔導重點,並配合集結一本台北市餐飲衛生美食手冊電子書,將獲得優良認證的業者一一列出,提供當年來自各地參與賽事的選手參考,當然也提供給來自國際的遊客選擇餐廳的參考。為了讓查詢更方便,食藥署特別啟動食在優良地圖,讓民眾可以透過衛星定位的方式,查詢想去的餐廳是否通過分級評核。
 不過一直以來這項評核分級都採取業者自願申請的方式,而且並未公布不合格的業者,這點確實讓政策執行效果大打折扣,其實不少國家衛生評核是採取強制性的,因此餐廳必須主動聯絡相關單位進行衛生評核,倘評核不及格甚至必須勒令停業。
 馬祖執行這幾年來,多數是地方政府採取主動輔導的態度,部分有心的業者早已主動申請評核,爭取優級標章,但不少業者仍採觀望態度,或者是並不重視相關評核。因此今年更加碼透過輔導餐飲品質提升的計畫,政府補助並輔導業者安裝油脂截留器、替換特色餐具,以及用餐環境與門面的改善,讓來馬旅遊的觀光客都能享受衛生安心、環境舒適的在地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