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馬祖觀光協會理事長王禮義在芹壁巧遇遊客自發性在沙灘撿垃圾,在馬祖淨灘是常見的活動,但由來馬的觀光客來做這件事倒是十分少見,遊客自發性的小動作卻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馬祖沒有壯麗的山河景觀、也沒有古老國度的世遺資產,唯一能讓大家留下印象或建立口碑的就是優質的環境。落實環保人人有責,如果連外來觀光客都能看到這一點,那我們在地各鄉島的軍民是不是更要把環保落實在生活的各層面領域之中。
馬祖四鄉五島總面積不過30平方公里,人口不過萬人,要落實環保其實並不難,地方自發展觀光以來一直強調要做好環保工作,政府投入的經費人力以及民間組織動員的環保工作都不在少數,但最重要的是在地居民能不能意識到環保工作對觀光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力。目前地區各鄉島都有安排多元人力投入平日的掃街工作,但通常因為人力的不足而無法落實到鄉村的每一個角落,這時候就更需要在地軍民的自發性參與,各家戶能做到自掃門前垃圾,就能為社會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環保工作更能擴及到社區以外的空間。
落實環保不能只是口號,不管是道路上的小垃圾還是大量來自海洋的垃圾,其實都是來自人們不良的生活習慣,目前我們能做的是操之在我的部份,對於源源不絕的海漂垃圾只能不斷的派人清理,在島上軍民生活空間需要大家養成不亂丟垃圾甚至是隨手撿垃圾的好習慣。日本是台灣人最愛去遊玩的國家,大家對日本的第一印象就是環境乾淨、人民守法,即使在擁擠的東京市也是井然有序,看不到街道上有任何垃圾,這與日本從小教育養成的民族性有關,而我們要努力的正是讓國民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則有朝一日乾淨會成為馬祖觀光的代名詞。
環保絕對不是政府單方面的責任與工作,觀光客在芹壁自發性淨灘也表示台灣在某層面環境教育成功的範例,有這種素養的遊客正是各地都歡迎的。近年來馬祖遊客大量增加,總數可能是在地鄉親的數十倍,自然也可能是產生垃圾的最大族群,當外地遊客看到潔淨的景點,自然也不會亂丟垃圾,就好像國人赴日本、新加坡旅遊時,很多的個人習慣都會跟著入境隨俗。環保的觀念有沒有真正落實在我們生活圈中其實很容易判斷,目前仍有很多民眾並沒有養成自掃門前垃圾的習慣,政府的垃圾不落地法令在各鄉各村都還有民眾視若無睹,這些都是環保概念沒能落實的鐵證。
環保的素質養成來自於從小的教育或是一種社會風氣的感染,觀光客自發性的小動作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馬祖應從在地居民做起,從小培養對環境要求的素養,先從自掃門前垃圾做起,然後擴及全島全縣,要做到遊客目光所及之處都是乾淨整齊,就能形成馬祖觀光的形象口碑。
社論/芹壁觀光客淨灘給我們的啟發
- 20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