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鳳凰花開、阿勃勒黃花綻放,又意味著一年一度的畢業季節到來,學子將各奔東西,往另一學習階段邁進,追尋自己不凡的人生;但不論嗣後的成就多麼非凡與榮耀,仍不能忘記尊師重道的基本道理。
《論語》開篇就指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以「學」字作為整部的起首,意味「學」是安身立命、經世致用的關鍵。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洵是,在人生道路上都會遇到不少提拔、指導、協助的貴人,不論其是否為校園內的教育者、不論學經歷多寡、更不論年齡大小,都是彼我尊稱的「老師」,因為他們讓我們成就慧命、明道知識、增長經驗,有相當值得學習的地方,也相當值得尊敬。
但在當今社會師道不復曩昔,師者經常被視為過客角色般,甚至不放在眼裡。經濟社會環境的變遷造成家庭生育率低,各個孩子都是爸媽的掌心寶貝,容不得被責罵、處分,乃至身體髮膚有個損傷就唯師者是問;特別是在零體罰與學童隨身攜有手機的氛圍下,孩子們對師長稍有個不認同就頂嘴、罵粗,甚至錄影蒐證投訴,致使當今為師者有苦難言,除在課業教導上發揮空間受阻礙,更遑論要在品德觀念教育上的推行。
有許多學生把為師者的各種努力與付出視為是理所當然、被認為是應該的,不僅不懂感恩,更顯得態度桀驁不馴。常見最基本致予師長的電子郵件或是繕打網路通訊軟體,內容語體大量火星文、邏輯不通、使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尚不打緊;還常見連對師者的稱呼也省略、感謝語也簡化,用上對下的口氣在質問,甚至是幾句話就交代夫子要為其服種種勞務。亦常見學生對於時間的不重視,不但未依與師者約定時間集合上課,遲到臉不紅氣不喘、未聞道歉檢討,反倒抱怨把時間看得過於嚴重。更令師長為之遺憾者,繫於學生不懂知恩圖報,僅將其當工具人使用與看待。
有人曾說,當老師者是最傻的工作,不論學生的過去有多麼令人髮指,只要看到他們有傑出成就、或是收到聊表感謝的心意,再多的付出也甘願,也是我們更該尊敬師表的原因之一。是以,《禮記·學記》中曾指出:「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為人師者無條件的奉獻與關心,學生們應維護師道尊嚴,不僅言行舉止體現出對老師的尊敬和禮貌,更要從內心裏敬重老師,這不僅僅是尊師重道,更是為人處事的第一步、與社會接軌的道德養成。
即將有不少孩子要離開當前校園,但也請別忘記對老師說聲感謝,不論是短暫的抑或為長期相處者,都是曾有恩於我們的貴人,也要記得對往後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種師長保持尊敬與禮貌,除了是基本道理,更是讓為師者有繼續努力與付出的動力。
社論/各奔東西時別忘了對西席的尊重
- 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