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珍惜海洋環境 展現馬祖海洋文化特色

  • 2020-06-21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馬祖列島四面環海,在湛藍的海洋世界裡,豐富的海洋資源需要我們去了解與珍惜,懂得海洋保育及資源永續經營,順著海洋的律動,與海共生共榮,要達到這個目標,端賴海洋教育之推動與落實。透過教育的方式,啟發學生、民眾對海洋保育議題的關心,了解尊重自然及保護環境之重要,進而將此觀念傳遞給周遭的人,在潛移默化中構築優質的海洋文化。
 回顧過去,我們不難發現,由於長期以來的陸地思維、過去戰地前線「海禁」的影響、加上各種媒體及教材的一些負面訊息,使我們疏忽了上天賜予我們這樣寶貴的資源及資產。民眾缺乏正確認識海洋環境,對海洋感到疏離,無論小孩、大人都被警告要遠離危險海洋,對於海洋的負面意識,已經根深柢固在文化深層中
 綜觀世界各大強國,例如美國、日本、英國等,都重視「海洋國土」的觀念,將國家的力量向外推展至海洋領土之上。教育已由傳統的消費觀念,轉變為投資、資本的概念,其目的是維持個體生存,適應社會生活並達成自我實現,是一切社經文化發展的根本。所以,當我們期盼擁有文化美感與文明質感的現代海洋國家時,必須從「海洋教育」著手,深植國民對海洋國家的正確態度,使每一位國民從小親海、愛海、知海,生活與海洋結合,能從第一手的經驗及環境去學習,使學習意義化,及培養其探索之精神。
 近年來,政府體認到海洋對整體發展的重要性,改變以往從陸看海的思維模式,積極推動海洋教育。生於斯、長於斯,我們應珍惜海洋的環境,不再畏懼海洋或視海洋為阻隔,因此,我們要仔細規劃臨海及海上的優良環境與合適的教育場域,讓一般民眾可以在不干擾海洋生態的前提下,安全愉快且有品質地親近海洋。居住在海邊地利之便可以直接親近海洋,在馬祖長大的孩童比在都市成長的小孩對海洋有更多認識。無論從那一個面向切入學習,最終的目標都在於對海洋有完整與深刻的認識,並有能力分享珍惜全球海洋所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
 近年來,隨著軍事管制解除,馬祖海岸已大幅開放,加上海上休閒活動亦隨之流行,一般民眾常有機會從事各類的海上活動,如無動力的水上活動像獨木舟已成為海上運動的主流。參與海洋休閒活動的人不分性別、年齡,親海活動可謂是遍地開花。環境教育法的實施更是一股推波助瀾的助力,讓公務人員的學習從室內講座課程逐漸向外擴展成參訪海洋場域,讓海洋教育向前邁進一大步。我們要提升全民的海洋文化以及對海洋保護相關議題的重視,了解海洋所遭遇的問題,思索我們可以為海洋做的事,以及海洋子民的未來,並期待透過教育引領,培養寬闊的視野、廣大的胸襟與冒險的精神,讓馬祖迎向不一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