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過個有「質」量而非「脂」量的端午佳節

  • 2020-06-26
 適逢端午佳節時歲,難得的連假是團聚的重要日子,許多旅居他鄉的遊子無不趁這難得的節慶返鄉過節,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品嚐葉香四溢的粽子應景,同歡「重五節」的樂趣。
 隨著食品技術先進,粽子種類不勝枚舉,儘管能挑動多饕客的味蕾,但在食用上仍需注意健康,才能維持身體均衡。綜觀市面上所販售的粽類,平均每顆熱量在200至1,000大卡不等,再加上每湯匙約18至20卡的甜辣醬,吃進肚內的熱能相當可觀,要慢跑8公里才能全部消耗掉。再據報導指出,若一餐吃下2顆傳統的肉粽,其卡路里就相當於1碗白飯、1支65公克的滷雞腿、1尾香煎秋刀魚、1個豆芽菜春捲、1份燙青菜(無肉燥)、1碗竹筍湯、以及1顆橘子等食物熱量的加總,相當驚人,稍有個不慎口很容易讓身體過度負擔。
 為了佳節假期的愉快,我們呼籲鄉親在粽類挑選或製做上能恪守少油、少鹽、少糖的原則,並增加蔬果攝取量,才能兼顧健康保固和飲食的樂趣。像是擇選高纖的食材,降低糯米的攝入比例,或是用五穀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地瓜取代,減少腸胃負擔;又如減少醣類的食用,特別是對糖尿病患者尤為戒慎;以及成分內的少鹽、少油,改以雞肉或魚肉方式替代,對於高血壓和高血脂者也是相當有助益。最重要的,還是要能配搭其他蔬果來進食,除了讓口感不易膩,更能維持腸胃的健康。
 除了飲食上的留意,也要記得在暇時起身運動,不致當個沙發上馬鈴薯,讓過節後體重數字飆升。有人說:「要活就要動。」我們要把握這個連續假期,除了應景吃粽子外,可藉著和家人或三五好友出外踏青時光活絡身體,讓吃進去的熱量有出口機會,強化新陳代謝,維持身材,並能讓心情更加愉悅,重新儲備能量,以迎接新的挑戰。
 親友團聚時刻大啖粽子是很享受與歡樂的事情,但在健康至上的大原則下,也要懂得飲食適量控管,畢竟仍為應景與便利性的佳餚,尚無法完全取代正餐,且要適度的運動與休養,不讓意外與疾病找上身,方能讓假期吃得開心、玩得開心,過個有「質」量而非「脂」量的端午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