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韓戰與馬祖

  • 2020-06-29
 今年是韓戰70週年,1950年6月25日拂曉北韓軍隊越過38度線,揭開轟轟烈烈的韓戰序幕,隨後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聯軍、中共人民志願軍相繼參戰,雙方陣營最後在38度線形成拉鋸僵持,打了3年1個月又2天的韓戰,除了影響了朝鮮半島與台灣海峽局勢,也改變了馬祖歷史。
 韓戰對馬祖影響,可以從共軍、國軍、美軍三方面來看。
 首先,在共軍方面,因為韓戰,共軍擱置解放馬祖。1949年8月福州戰役國軍潰敗,74軍殘部退往馬祖,馬祖情勢岌岌可危,1950年共軍將領粟裕計畫以50萬的兵力攻台,欲全殲在台灣的國民黨政權殘餘勢力,但由於韓戰爆發,中共發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共軍全力在朝鮮半島和美軍決一高下,無力同時進行解放台灣的計畫,馬祖轉危為安,得到喘息機會,一直到韓戰結束後,1954年的第一次台海危機,共軍才再次進行攻奪馬祖的作戰準備。如果沒有韓戰爆發,當時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很有可能一鼓作氣拿下閩江口外的馬祖,馬祖歷史與你我命運將澈底改寫。
 在國軍方面,因為韓戰,國軍加強固守馬祖。面對共軍解放台灣的來勢洶洶,1950年國軍7萬兵力從海南島撤退回台,隨後國軍又主動放棄舟山群島,將舟山群島上的12萬兵力調回台灣,根據《蔣中正日記》中的記載,當時蔣介石一度已經開始進行從金馬撤軍的準備,以收縮兵力全力防衛台灣本島,讓共軍跨海作戰有去無返。韓戰爆發後,國軍逐步站穩腳步,開始加強對馬祖的軍事部署與工事,韓戰期間馬祖除了發揮地理優勢,進行軍事上的沿海攻擊與滲透外,位在共產黨勢力「海景第一排」的馬祖,當時更具有我國反共品牌的國際政治宣傳功能。
 而在美軍方面,因為韓戰,美軍進駐利用馬祖。韓戰爆發前,美國已經幾乎放棄蔣介石政權,美國總統杜魯門在1950年1月5日宣佈美國不會防衛台灣,但韓戰爆發後,美國政府改變政策,重新重視台灣的反共戰略價值,杜魯門在6月27日拋出「臺灣地位未定論」,並派遣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確保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1951年,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更在設立「西方公司」(WEI),全盛時期西方公司派駐白犬島美軍有十餘人,秘密協助訓練馬祖游擊隊,進行情蒐與突擊等工作,以牽制共軍沿海兵力,讓共軍無法冒然投射沿海兵力至朝鮮半島。
 1950年的韓戰砲火,已遠落音消,今日的朝鮮半島與台灣海峽局勢,卻詭譎不明,如果兩韓終局之戰、第四次台海危機變成現在進行式,馬祖必然將再次捲入其中,隨著國際局勢的漩渦而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