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陸船抽砂應視為國土安全問題

  • 2020-07-04
 大陸抽砂船今年頻繁出入馬祖海域,上百艘抽砂船日以繼夜不斷的在抽取海砂,這樣抽砂的行為不僅是單純的越界,長此以往可能讓馬祖的海岸因此退縮,中央主管機關應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並拿出對策。海岸保護也是國土安全的一部份,政府訂定海岸保護法的目的就是要確保國土完整不受外力影響而改變。
 積沙能成塔,抽砂也能讓岸退,大陸越界抽砂船近年來大規模的在馬祖莒光及北竿海域抽取海砂,供應大陸造島及建設所需,上百艘船一天要抽掉數以萬噸的海砂,這樣的行為除了可能改變海底地形外,馬祖列島西南面千萬年來堆積的海砂,可能在短短數十年大量消失。早年馬祖各島的沙灘因為閩江口的沖積一直是有增無減,以北竿塘岐為例,大部份空地都是海岸堆積作用而來,但自從多年前閩江大量抽砂後,馬祖沙灘的堆積作用近乎停止,若任由抽砂船繼續作業,馬祖沙岸退縮是必然的現象。
 台灣西部海岸近年來亦面對海岸退縮的問題,主要的原因是海港及海堤建設阻擋了海砂的流動,又因台灣海峽中所謂的台灣淺灘遭陸船大量抽砂,因此不少靠海縣市開始投入經費推動所謂養灘計畫,政府也在多年前訂定了海岸保護相關法令,目的是要減少人為的干預或透過工程手段保住海岸完整。海岸是國土的一部份,當海岸受外力的影響有所變動時,就應視為國土安全問題,而抽砂行為雖然是在海底,但與海岸其實是緊緊相連的。
 大量越界的抽砂船出現馬祖海域,執法單位過去雖有取締處罰的作為,但與實際遭竊取的海砂相較是不成比例。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抽砂行為,我們不能不認真面對尋求解決之道,地方政府應把問題提升為國安層級,請中央重視並加以解決。
 越界抽砂與越界捕魚性質相同,海洋生態與海砂都是地方資產,任何的開發捕撈行為都必須在法律規範下才能管制,早年越界捕漁採蚵讓馬祖海洋生態面臨前所未有的浩劫,如今抽砂更可能讓馬祖海岸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平心而論,要海巡單位全面取締越界抽砂船有實質上的困難,主要原因是抽砂船數量與體積都很龐大,以現有海巡執法能量無法應付,因此中央必須重視並介入,研究可行有效的取締方式,至少應減緩抽砂對馬祖海岸侵蝕帶來的危害。
 大陸地區經濟成長後,砂石需求大增,因此從河川、沿海抽砂,破壞生態、甚至海岸線退縮,大陸方面也對此嚴令禁止,而抽砂船開始往海峽中線推進、進入台灣淺堆與澎湖七美與馬祖附近,這對國土完整是一大威脅。學者也呼籲政府要動起來面對這個問題,否則任憑盜採海砂,破壞海洋生物棲地,恐引發海底結構變動,是海洋生態系崩毀的前兆,更是國土安全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