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基礎建設要與觀光發展做連結

  • 2020-07-18
 內政部徐國勇部長日前訪視馬祖南北竿,對內政部推動的多項基礎前瞻建設成果表示肯定與支持,未來也願意協助馬祖提升基礎建設品質,讓國內外遊客共享成果。馬祖早期建設以改善民生需求為主,但在觀光立縣政策確定後,基礎建設從需求到規劃不能只有在地考量,更要著眼未來整體發展願景,相關設施規劃也要有超前部署的概念,只有不斷提升景觀品質才是觀光永續的保證。
 馬祖在戰地政務解除早期推動的各項建設多以改善民眾生活環境為主,因早期民眾以農漁為主,所以大部份的建設經費來自農委會,接下來因應交通水電的基礎建設,各島的機場、碼頭所需經費又以交通部為主。在經過20多年的建設推動後,各島的基礎建設大致完備,但當時的時空背景和經費爭取模式並沒有對未來發展做太多考量,以至於如今發現有些道路寬度不足、機場規模太小、停車場空間不夠等問題。
 在觀光客一年比一年多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仍致力於強化各項基礎建設,只是爭取經費的思維隨著改變,整體發展競爭計畫越來越受重視,政府推動基礎前瞻建設的運作模式取代早年零星補助,因此近年可以看到很多早年想都不敢想的建設,例如機場擴建、商港擴建、馬祖大橋、馬路大翻修等,很多建設動輒上億元經費,民眾對近年來地方建設的突飛猛進是十分有感。
 近年來內政部營建署取代交通部及農委會,成為補助馬祖基礎建設重要的中央部會,尤其是各島的生活圈道路計畫讓民眾感受最深,過去狹窄又陡峭危險的道路能改的全改了,同時在修建道路的同時也考量到觀光客需求,從人行步道到景觀路燈,都不再只是在地考量。徐國勇在視察行程中表示,現在內政部協助推動的基礎建設都要有升級的構想,配合地方觀光發展需求,塑造馬祖獨特城鄉新風貌是營建署重要的任務。
 短視近利的建設規劃雖可解決一時的問題,卻無法久安,過去地方政府礙於經費有限,很多建設無法一次到位,有時被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今回想往往是「得不償失」。中央補助地方政策改變,跨域加值是希望地方建設不要再有重覆投資的浪費,規劃評估要完整,預算可以逐年編列;未來地方建設也是如此,事前完整的規劃與超前部署十分重要,馬祖建設與進步在貴人相助下更要自助。
 整體而言,馬祖地方建設所需要的經費可能佔中央總預算九牛一毛,但即使錢不多,沒有亮點的計畫是不會被核定,沒有效益加值的提案不會被採納,未來地方建設會持續前進,但不能為建設而建設,任何建設都要有整體發展考量,特別是要和觀光發展做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