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寒暑假父母總會操煩,孩子整天沉迷3C該如何是好,但反觀自己是否也是被手機綁架的成年人,遠見一位專欄作家尤虹文嘗試週末關機排毒,效果意外的好,可以重新把注意力放到身邊重要的家人身上,同樣也能夠關注周邊的自然環境變化,找回自己單純簡單的生活,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正視這個問題,也許暑假來臨大家也可以試試關機排毒,逐步擺脫手機成癮的壞習慣。
國發會曾經在二年前針對手機族進行一項使用情況的調查,調查顯示透過手機上網的比率已經從100年的35.3%,大幅成長到108年的89.8%,值得注意的是配合手機上網率的提高,各式深度且多元的應用服務大量產生,也讓人容易花越多的時間在手機上,形同被手機綁架。
進一步觀察不同年齡層的沉迷狀況,20歲以下手機族認為自己有網路或手機沉迷問題的比率,由107年的29.3%躍升至108年的54.0%,20至29歲、30至39歲手機族自認有此問題的比率也分別達到36.4%及37.9%,都比一年前增加近10個百分點。而各年齡層使用手機情況,也以未滿20歲手機行動上網族的連網時間最長,且時間由107年的282分鐘,再增為312分鐘。國發會直言,青少年難以自我節制上網,問題持續惡化,已經是需要嚴重關注的社會問題。
但是當要指責孩子的同時,必須先看看自己,父母會複製生活型態和生命經驗給下一代,低頭族當中不乏為人父母,如果家長本身的生活型態如此,很難期待孩子不沉迷3C,出外用餐經常可以看到一桌老少人手一機,圍在餐桌拚命滑,孩子的言行舉止與生活習慣,源於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爸媽習慣晚睡,孩子多半是夜貓族;父母有運動習慣,排斥運動的孩子似乎不多。當父母看到孩子有許多不健康的習慣,卻甚少想到這些習慣多數來自家庭生活對孩子的影響。
暑假是親子絕佳的共處時間,假如我們期待孩子的生活多元健康,爸媽應該參與孩子的暑假生活,帶孩子走出窄窄的空間,到大大的世界旅遊、或參與各種活動。許多父母用3C產品替代親子陪伴和互動,愈來愈多幼兒黏著3C螢幕長大,孩子從小被訓練打開螢幕填補生活的空白,父母卻期望他們長大後脫離3C,可惜孩子的頭腦早已被制約,只對螢幕訊息有反應,對真實的外界,他們常是無感的,因此如果孩子拒絕參與父母安排的活動,只有一個原因,孩子的改變需要更多一點的時間和機會。
專欄作家尤虹文的關機排毒實驗,起念來自美國總統的女兒伊凡卡與女婿庫納許,伊凡卡婚後改信猶太教,兩夫妻堅守猶太安息日的規定,每週五太陽落下到週六夜晚星星升起是安息日,是萬物休養生息的日子,所以這二十四小時不能上班、不用手機、不工作、不寫東西,也不使用任何電器商品,像是看電視、聽廣播等,日理萬機的兩夫妻會在這一天,全心跟彼此及孩子一起度過美好時光,不會分散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
在網路四通八達的此刻,家人要擁有如此單純美好的陪伴時光並不容易,需要父母以身作則,面對已然手機成癮的孩子,被奪走手機難以適應,家長應採漸進式管理,才能減輕抗拒避免憾事。每結束一個假期,孩子會長大、成熟,逐漸和父母愈來愈疏離,父母應珍惜眼前每一日和每個假期,別只是為孩子花錢買課程,孩子更需要的是和父母營造共有的生命經驗。
社論/優質暑假從關機開始
- 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