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漁船侵門踏戶,海巡再度於北竿、高登海域發現大陸籍漁船,越界佈放章魚籠,幸而本地民眾通報讓非法佈設作業功虧一簣,惟馬祖海域早已坑坑巴巴,佈滿章魚籠與漁網,近海海洋生態早已破壞殆盡,早年出現在馬祖的豐富漁種及漁貨,似乎成為過往歷史,海洋資源是公共財,多數人只顧一時的收穫,卻無視斷子絕孫的漁法,是扼殺馬祖海洋資源的兇手,現階段必須讓海洋休養生息,保護海洋是每位馬祖子弟的責任,否則大海就是我們的冰箱就成了嘲諷詞。
馬祖近海海域自去年初開始,已經禁止佈設章魚籠,初期勸導多於開罰,也引發部分鄉親的抗議,抗議縣府執法不嚴,而漁會出面抗議,認為章魚籠相較其他漁法,已經較為溫和,不應全面禁止,妨害漁民生計。正如環保與經濟發展不兩立的道理,海洋資源的保護自然會影響少數人的權益,惟馬祖海洋資源已然進入急診室,嚴峻的情勢下勢必需要重典。
縣府公告海域經營或兼營籠具作業漁船遵守及注意事項,針對各村澳口之岬角內違規使用籠具類漁具者,經確認事證後,第1次違規即依漁業法裁處新台幣15萬元,第2次違規即依漁業法第44條第3項移送地檢署偵辦。除前揭澳口外之其他本縣海域,經確認違規使用籠具類漁具事證後,第1次違規即依漁業法裁處新台幣3萬元,第2次違規即依漁業法裁處新台幣3萬元,第3次違規即依漁業法第44條第3項移送地檢署偵辦。
馬祖是全國第一個明令禁止使用章魚籠的縣市,也許有人認為小題大作,但只要曾經在臺馬輪或臺馬之星上看過雷達圖,就會驚訝馬祖海域四周密密麻麻分布的漁網及章魚籠,不少船隻都曾受絞纜之苦。也許陷阱式的籠具漁法,不似底拖網更具殺傷力,但馬祖各澳口區域小,密布的籠具及廢棄漁具未清理,造成整個馬祖近海海域棲底環境嚴重破壞。
縣府已於施政報告時重申,既然要做就要執行澈底,縣長亦要求執行結果應予公開,包括清理、銷毀數量以及取締裁罰,並要求執行不足部分須審慎檢視,惟第一年的執行成果,多數民眾並不滿意,澳口仍可見章魚籠,除了在地漁船外,連大陸漁船都跑來佈放章魚籠,這怎不讓人氣結。
產發處表示,今年5月起掃蕩章魚籠數共計1452具章魚籠,除配合海巡積極查處之外,今年也已委辦民間業者執行廢棄漁網具清除計畫,持續進行海域淨空作業,都將與海巡隊合作,戒護拖網船隻進行清除,強行沒入違法漁具,且執行範圍佈及四鄉五島海域,民眾莫存僥倖,以免受罰。
為避免海廢危害海洋環境,中央漁業署也將從今年開始推動立法並啟動刺網實名制,要求回收廢棄刺網,並且輔導刺網漁業轉型,同時養殖牡蠣常用的保麗龍也要轉型,尋找適用的替代浮具,以政府補助減少養殖漁民變更浮具的負擔,大量塑膠等海廢充斥於海洋中,不僅危害海中生物、弱化漁業資源,最後連陸上的人類也成為受害者。馬祖海洋資源是我們的共同資產,不屬於少數人,為了留給下一代同樣豐富的海洋生態,給大海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需要大家一同努力。
社論/珍惜海洋資源 強化漁業管理
- 20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