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長遠發展看塘岐土地運用

  • 2020-08-08
 馬祖地區平地有限,北竿塘岐擁有全縣面積最大的平地,但目前為止僅有不到五成的面積為社區使用,其餘的空間多為軍方管制運用,包含了佔地面積最大的靶場以及多處營區及軍事管制區;隨著馬祖發展時空背景的轉變,戰地政務期間所有的土地運用政策也應跟著要有所調整,塘岐因土地面積廣大而具發展潛力,土地運用的都市計畫也要有超前部署的前瞻規劃。
 日前北竿各級民代針對軍方推動興安專案選址問題拜會立委陳雪生辦公室,並召集軍方做協調,地方希望塘岐區位發展能有長遠規劃,建議軍方在不影響專案推動的原則下在選址方面有所調整,其目的在保留未來塘岐地區整體發展之可塑性。土地是地方長遠發展的基本條件,世界上很多島嶼型國家都不惜以填海造地方式要擴大國土面積,在亞洲最成功的案例是新加坡和香港等地,而馬祖發展也同樣受限於地小島散,僅有的可用土地更要有完整的運用計畫。
 塘岐地區除了興安專案使用大面積土地外,還有存在數十年的靶場也同樣面臨必須遷移的考量,目前大部份靶場土地由軍方向民間承租或價購,有關土地使用權的爭議少了很多,但面對未來塘岐社區都市發展區位轉移,靶場的噪音問題是首要考量,即使沒有遷移計畫也要有噪音防治設施。塘岐靶場的存在與否至今仍是爭議不斷,但在北竿首善之區設置靶場影響地方發展的確有商議空間,從整體發展來看,靶場遷移才是一勞永逸的作法。
 地方發展觀光已是既定政策,塘岐地區是北竿政經中心,未來在機場擴建改善後更是馬祖對外空運中心,整體發展願景可期,而現今都市計畫尚未觸及靶場及周邊的軍事管制區及保護區,此時不管是軍方還是公部門,在塘岐推動任何公共設施都應有整體都市計畫的概念,而政府也應及早推動塘岐地區整體發展都市計畫總檢討,有了整體發展計畫的上位政策,接下來各部門單位需求建設也有所依循。都市發展區位更新是與時並進的,先進城市都有所謂的發展軸心,由蛋黃區發展至蛋白區是遲早的事,塘岐平原未來運用規劃也應是如此。
 隨著兩岸局勢及世界戰爭型態的轉變,馬祖不再是早年所謂的前線戰地,軍方為改善官兵駐防生活空間推動的興安專案確有必要,但在區位選擇上可以有更多的彈性,在不影響戰備前提下應從配合地方整體發展方向做最重要考量。在馬祖要找一塊比塘岐還大的平地是幾乎不可能的,地無三里平是馬祖發展侷限的困境之一,此時完善的土地運用計畫就更顯珍貴。軍民雙方應站在互助共贏的角度出發,讓塘岐這片全縣面積最大的土地保留長遠發展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