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讓圖書館走進生活

  • 2020-08-12
 隨著少子化、手機及電子產品的氾濫,圖書館閱讀推廣面臨相當嚴峻的挑戰,圖書館的角色也必須因應社會變化不斷的衍變,像是書籍借還單一服務再也無法滿足民眾,因此這幾年各縣市不斷改建提升圖書館質感,營造如誠品般兼具文化、創意與美學精緻圖書空間,而近來圖書館更向社區及家庭延伸,與社區結成緊密的聯繫,成為社區服務的一環,讓圖書館成為生活的一環。
 離島偏鄉因為人口有限,商業設施不足,因此公共設施自然成為住民生活的重心所在,透過整體公共設施的規畫,創造更好的生活體驗,位於日本四國高知縣的檮原町,則是一個良好典範。2018年在四國高知落成的雲之上圖書館,與其比鄰的是兼顧介護與長照的複合福利設施,這兩個建築物都由日本知名隈研吾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透過兩個設施間的連結,加上周邊的兒童公園與體育設施,連成一片居民活動的主要空間。
 這個圖書館顛覆傳統圖書館不能飲食的禁忌,空間配置上除館內裡設置了大量的書架,陳列不同種類的書籍外,同時規劃了交流廣場,充分利用錯層空間的機能形成階梯舞台,舉辦演講或活動,同時設置咖啡角落,讓居民可以在此休憩。尤其在設計上運用了大量本地木材與其他自然材料,並儘量貼近家族共享、兒童喜愛的遊樂設施型態,讓父母更願意帶小孩來此閱讀並打發時間。
 另外更特別的是與當地兼顧介護與高齡長照的設施比鄰,成為當地老人的重要生活圈,加上周圍的兒童花園、體育館設施等等,把這個區域創造成一個互動交流的場所,更成為町民生活的重要據點,雲之上圖書館正以社區形式建築,將圖書館融入民眾的生活當中。
 面對人口減少、閱讀習慣改變,政府反其道開始投資在公共圖書館上,希望藉由圖書館建築、服務的改善至定位的改變,提高民眾使用率,並形成地方魅力點,例如北投分館、桃園龍岡分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大東藝術圖書館等,在世界最美圖書館中都能夠排上名次,意外成為台灣另類觀光景點。
 當然除興建魅力圖書館,協助地方觀光之外,圖書館開始走進社區與地方創生結合,例如桃園龍潭圖書館開館以來,努力與地方社團結合,保存發揚在地茶文化與客家音樂,辦理各項大型展覽,跨界文藝小型嘉年華會,串起國小志工的協力,積極與鄰近獨立書店合作,透過故事講座與工作坊互相拉抬,形成良好的互動圈,帶動民眾的參與。
 馬祖閱讀力早已不同以往,人均擁書冊遠超過台灣各縣市,經過地方政府的爭取大幅改善南竿兩座圖書館的硬體建設,位於馬港的縣立總圖更已成為地方軍民愛去的好所在,相較其他縣市圖書館並不遜色;惟人力有限在轉換功能角色走入社區,仍力有未逮,但發揮創意結合社區及志工,透過創新與細膩的服務,依舊可以與社區發展緊密連結,讓圖書館成為在地生活的好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