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實現永續休憩觀光 需要完善的規劃與經營

  • 2020-08-18
 近年來,由於經濟的蓬勃發展及國民所得不斷的提高與週休二日的實施,使得旅遊人次不斷增加,同時隨著國人旅遊觀念改變對休閒旅遊日益重視,使之觀光風氣大開。且國人對旅遊景點之選取,不再像過去走馬看花之型態,已慢慢轉向為親近自然、文化、體驗原始之趨向。
 觀光的一個顯著特色便是要離開日常居住或工作的地方,暫時性地移動到一觀光據點進行活動。「休憩觀光產業」已被喻為新興的產業,其產值在各國統計數字都不斷提高。更重要而嚴肅的是伴隨此一趨勢的發展,「休憩觀光」固然處處充滿「商機」,但卻也時時潛藏了危機。申言之,休憩觀光是近幾年來國內各級政府大力推動的一項無煙囪產業,與資訊電子科技產業共同被視為是新世紀的明星產業,在創造就業機會及賺取外匯的功能上有明顯的效益。惟其本意固為帶動關聯產業、創造就業機會、提升生活品質等,但若行銷太「名過其實」以致於到處造成交通壅塞而折損消費旅者的休憩品質與權益,往往會招來地方民怨。
 推動休憩觀光發展原本就必須擔負潛在風險,特別是當一旅遊勝地太受歡迎而管理單位卻沒能致力維持其品質時,該旅遊勝地便會因為環境惡化而失去吸引力,最後終將因為缺乏經濟意義而自然步向衰頹毀滅。將「永續發展」的理念應用在休憩觀光發展上,便是希望能透過當地居民、旅者、休憩觀光發展組織等與休憩觀光地區有關連的人群,以公平和諧的共生態度協調彼此的需求,並對當地自然環境及人文資源合理的利用,以期達到生態保育、經濟效益發展、文化傳承與尊重的永續發展目標。
 永續發展的休憩觀光區經營是「休憩觀光活動」應在維持生態體系的環境承載力之內,改善人類休憩觀光品質,進而重建與生態資源共生的經濟系統和人文素養,更需要注意到他是針對休憩觀光品質的改善,而非為休憩觀光體驗而消耗資源的改善。永續休憩觀光的目的在於透過完善的規劃與經營,將休憩觀光活動所帶來的各種負面的衝擊降至旅者與觀光地區居民可接受的範圍內,使得休憩觀光資源能長久保有其吸引旅者的特色,而長期產生休憩觀光效益。永續休憩觀光是一種動態的價值和過程,需要考慮社會、文化與經濟發展,更需注意與自然環境生態的關係。
 可是不容否認也不容忽視的,馬祖各島環境所能負荷的承載量有限,所以對於促進觀光的開發行為及大量的觀光人口湧入所造成的環境衝擊,包括生態、空氣、廢水、土壤、噪音和廢棄物等問題是各界極應正視的,如何有效的規劃,以最小的環境衝擊,得到最大的經濟效益,進而使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是發展觀光之意義所在。這也才是生態、生產和生活「三生一體」之永續發展觀光休憩與環境規劃的真諦和精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