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廁所的營造攸關外界對我們地區的印象,也是提振觀光亮點的藍海途徑,近來公布的縣境公廁評鑑,有高達9成以上的公廁已有優等以上水準,在在提振鄉親對於廁所文化的信心。
在百家爭鳴的後觀光時期,擁有秀麗的名山大川與物產亮點已不足以成為吸引攬勝的賣點,從近年來國內各地觀光人潮的遞減移動可窺出一二。不難發現,並非觀光景點不夠吸引、亦非享受旅遊的人潮消失,而是缺乏以人為本的溫暖挹注,使出門旅遊成為沉甸負擔。以旅客解決內急的公廁來說,不是提供的設施數量不足、就是設備過於老舊、甚或是地理位置不便,乃至安全性考量等,大大斲傷遊覽的品質。
就旅遊人口中為數不少的親子及長青族群而言,如廁的罣礙無疑是成為行動的絆腳石。試想,若帶著孩童外出,遇有內急時需協助大小號或梳理整裝,卻苦無可供使用的廁所,又面臨其哭鬧,勢必會打亂旅遊心情;或是因設備不足致銀髮族群寧願憋尿而不願或恐懼使用公共廁所,諒必在興致上有所扞格。這些看似細微末節的關鍵常不被重視與忽略,反倒聚焦以如何創造新鮮景點與特產為賣點,肇致長期下來始終無法在觀光版圖上有所斬獲突破的原因。
馬祖的觀光到了一定的發展程度,未來我們或可試圖將「公廁觀光化」列為努力的方針,創造世人所稱羨的典範。舉如增設親子廁所及補給乳空間,讓父母親可協助嬰孩處理生理問題;建立合適無障礙設施,給予行動不便者能自由行動空間;同步提供冷熱水使用,並在廁所內設置暖氣配備,讓寒冬如廁不再是苦楚,而是種享受與自在;採用溫暖色系燈光,讓視覺感受不再冰冷與距離;適時裝配空氣清淨機,提供乾淨舒暢呼吸味道,不再惡臭;建置迅速且有效的安全警鈴配備,避免讓公共空間成為治安死角;甚至,可以將公共廁所給予命名或設計成裝置藝術,讓外觀看起來不再是單純的排泄空間。
公共廁所其實是一項相當值得深入經營的標的,也是觀光營造上未來不可忽視的願景。我們認為,公廁在以往被認為是治安死角,是人為長期冷漠忽視的結果;同理,若能用同理心來面對這項問題,相信必能營造成家的感覺,讓大家願意長期使用,對於我們的地區發展是正面回饋,也能敲響中外的知名度,深化在地軟實力。
社論/公共廁所導入人性化的思維
- 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