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開學季節,學生們返校園,不斷充實成長。學校裡的師長各個都是春風化雨的園丁,肩負作育英才的重任,且朝夕和孩子相處時間甚高過於家人,付出的心神與體力無不令人感佩。其中,幼兒園是彼我社會化的重要初步環境,校園的幼教老師更是扮演人格養塑上的螺絲釘,但卻常為人所忽略與遺忘。
首先,老師的業務包山包海,雜事無役不與。事實上,一人平均要管理注意10位上下的幼童,每天一早就要到校準備,以迎接孩童到校,而後面對的是進校園的哭鬧、分離焦慮,以及情緒安撫、協助於尿尿及排便時更換尿布、關心進食用餐的狀況、處理孩子間的糾紛、乃至聯絡簿的撰寫、引導書包的整理;再加上又兼企劃、招生、清潔等行政作業,著實耗費泰半的精神。老師們能喘息的時間相當有限,很可能早餐從進校園到孩子放學後都還沒吃完,一天就這樣過去。
其次,經常最大的壓力源自於家長的情緒,要滿足各種不同的需求。舉凡只要見孩童身上有被蚊蟲叮咬、或是遊戲間輕微擦傷、抑或孩童被傳染感冒等,有的家長便因此興師問罪,指責教師照顧不妥;又或是孩子表達訊息有誤不全,讓家長誤會,使沸騰的情緒隨之而來。特別是在當今line通訊軟體盛行的時下,幼教老師幾乎是沒有日與夜、上班與下班的區別,訊息未立即讀取、回應或致電未接聽,容易引發些家長的焦慮與不解,迫使必須全天候的待命,且經常對話時間又耗掉數十分鐘到一個鐘頭以上。更何況,老師們面對的家長百百款,心情與精神上的負荷可想而知。
再者,幼教老師的社會地位認同感薄弱,薪給也未成比例。儘管實際上要面對孩子與家長們的雙環壓力,以及如同住海邊管很寬的業務,但社會上有些許刻版印象認為渠等只是在做小丑賣臉、哄騙孩子、不用花腦筋的工作,而無視其價值,肇致家長對老師們大小聲、頤指氣使,甚至認為自己有付費就是大爺。另一方面,也因社會的既定氛圍,讓當前幼兒園教師的薪資所得和所付出的心力不成比例,甚有如同工讀時薪般的廉價。
幼兒園是孩子接觸群體生活的第一哩路,也是社會化的重要里程碑,一但少了這些幼教師資的帶領,孩子的成長必定受到許多限制,讓幼苗缺乏成長養分。我們認為,家長們應該和幼兒老師站在同一陣線,共同攜手合作,並且多給體諒與支持,畢竟這是份神聖與充滿挑戰的工作,惟有親師間互動良好,才能讓孩子在更愉快與穩定的環境下學習成長。
社論/多給幼教師資鼓勵與支持
- 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