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祖水上活動要設法產業化

  • 2020-09-12
 馬祖地區四面環海,但自發展觀光以來至今沒能有常態性水上活動進駐,這對於吸引年輕遊客族群而言是一大遺憾。水上活動品項林林總總,應設法運用馬祖在地優勢發展合適的水上活動,為多元觀光加分,而場域的選址以及配套的硬體和後續營運管理都很重要,要讓目前半調子的夏日水上活動步入常態,唯有產業化的規模才能辦得到。
 目前地區唯一發展的水上活動僅獨木舟一項,但多年來政府仍以輔導的模式在推廣,每年定期舉辦的活動也多以體驗為主,稱不上是發展成熟的產業。獨木舟活動之所以沒能發展成常態性產業原因很多。首先從法令面來看,海上遊憩專區的規劃未曾全面進行,又或在試辦後半途而廢,很多規劃及作為因為政策或執行面的半調子心態讓經營客群無法開展,看不到商機的結果是讓民間投資者卻步。
 前陣子有台灣水上運動協會來馬推廣立槳活動,這種類似獨木舟的水上休閒活動想要在馬祖發展,同樣也要面臨場域及設備問題。
 有自然條件但沒有配套是目前馬祖水上活動產業化的最大難題,以北竿地區發展多年的獨木舟體驗活動為例,公部門也只能將之納入海洋文化系列活動項下的一小部份,經費的限縮以及場域配套設備的不足,讓活動吸引力及號召力受限。因為沒有完善的場域空間及整體的配套,所以收費也不高,在台灣一場獨木舟體驗報名費動輒上千元,在馬祖只要3百元,然而低價並沒有達到大規模吸引消費的目標,關鍵就是沒有產業規模化,若將來還是以辦活動做體驗的心態,永遠無法形成產業。
 水上活動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特別是針對年輕族群,很多遊客來馬祖都問那裡可以玩水、游泳,在大部份遊客的認知中,馬祖應該是水上活動的天堂,但事實上我們至今並無規劃一處完整的水上活動場域,包含有合適的水域及足夠空間的陸上設備場地。發展水上活動對馬祖整體觀光發展絕對是有加分作用,我們建議政府要介入評估,在選定發展項目及選定合適場域之後,積極從法令面及實務面來落實,讓特殊的水上活動能成為夏日觀光的代名詞,就如同提到熱氣球就想到台東一樣。
 任何活動想要產業化最終成敗取決於消費市場,但產業發展初期需要政策支持也是不爭事實,當市場成熟客源穩定及知名度提升後,民間業者就能永續經營,馬祖的水上活動發展尚在起步階段,可多元接觸甚至評估任何一種活動的可行性,運用各島的優勢及條件來發展,選址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接下來在政策的支持下就能逐漸形成產業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