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營造懷舊氛圍 號召老兵重返馬祖

  • 2020-09-15
 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60週年隊慶,迎來近200位老兵(含家屬)專程回防東引,一起見證「東引反共救國軍」一甲子成長茁壯的歷史蛻變。在馬祖捍衛前線的青春歲月,是一段很難磨滅的記憶,回首過往,國軍轉進馬祖至今,以最多兵力時期的10萬人計算,到現在數千人,這60多年來來回回的老兵、大兵不知凡幾,若能帶動老兵回訪的風潮,對馬祖旅遊經濟亦能挹注能量。
 馬祖實施軍管達半世紀之久,60多年來在此服役的軍人估計約百萬之多,在觀光發展之際,老兵是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多少人在此奉獻青春歲月,對馬祖的景物或伊人更是魂牽夢縈,我們應該思考現在是否能提供貼心的服務,加強重點營區的維護,讓老兵們完成重返駐地的心願。
 馬祖最重要的觀光資產就在於曾經的歷史因素所造成的戰地地景風貌、隨處可見的軍事設施。或許馬祖人覺得一點也不稀奇的戰地生活,但對外地人角度來看,卻是一大特色,這也是馬祖觀光的優勢,千萬不要用在地人的眼光看馬祖。
 冷戰時代的國共對峙,馬祖處在烽火最前線,馬祖的島嶼發展經歷過一段劍拔弩張的戰爭歲月,這是馬祖特殊的文化印記。轉型觀光發展的馬祖,更應積極努力保護戰地文化,保存戰地的傷痕與榮耀,希望讓更多人藉由戰地遺跡,瞭解馬祖的島嶼歷史。
 對於戰地文化資產的保存,不能僅做軍事遺跡的外觀保護,我們更應該深化戰地文化的內涵,戰地文化保存工作不是只有刷油漆、除雜草、清垃圾,我們應該保存其文化核心價值,例如我們可以針對馬祖戰地歷史設立主題博物館,讓曾經在馬祖服役步兵、砲兵、蛙兵等老兵,再次找到戰地服役的集體記憶,除了能強化戰地文化保存,也能帶動老兵回訪的旅遊經濟,讓戰地文化創造觀光商機,觀光商機也能支持戰地文化保存。
 事實上,老兵重返馬祖旅遊的活動,馬祖一直都有在推,也的確引發了不少迴響,為地方觀光帶來收益。但是要維持熱度及避免落入制式的宣傳,必須年年推陳出新,路才不會越走越窄。如若我們認為「老兵回馬祖」是一劑可以拓展觀光客源、帶動觀光效益的藥方,便該有更全面的布局及妥善的規劃。像是追蹤老兵網路社群,結合軍方國防教育,開展更多的軍事旅遊領域等都是可以切入的方向。當然,除了活動內容再豐富、多樣化之外,還要從尋找老兵、大兵內心深層感動著手,以及軍事主題性旅遊再深化,才能維繫馬祖軍事旅遊的內涵。
 老兵是馬祖觀光的客源,更是馬祖之友,交朋友要以同理心對待。如何利用創意與多元呈現方式,讓大時代下的島嶼重現戰地記憶,創造旅遊吸引力,仍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