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共享清淨新環境 向菸說不

  • 2020-09-29
 吸菸及二手菸會對人體產生極嚴重之健康危害,甚至影響社會經濟負擔,世界各國莫不積極推動菸害防制工作,菸害防制工作除了要降低民眾吸菸率,讓不吸菸者不要變成吸菸者、讓吸菸者把菸戒掉,更重要的課題是避免民眾在公共場所遭受二手菸危害。
 國人十大死因大都和吸菸有關,包含癌症、心臟病、中風及慢性肺部疾病等。
 使用任何菸(煙)品,或是吸入「二手菸」、「三手菸」,都會嚴重傷害健康。臺灣每年約有2萬5,000人死於吸菸,而有3,000人死於二手菸害,每年因二手菸罹病約達15萬至28萬人,平均約2至3分鐘就有1位不吸菸者因他人吸菸而罹患疾病。為保護不吸菸者免受二手菸害,營造無菸環境,降低二手菸害已是當務之急。
 吸菸更是致癌的主因之一,菸草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其中數百種是有毒的,至少有93種已知的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主要危險因子,佔癌症死因的30%。佔國人罹癌排行榜加總6成左右的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及口腔癌等五種癌症,都與前述致癌因子有關。如:肺癌的發生受到吸菸與二手菸的影響甚大,口腔癌及食道癌與抽菸、喝酒、嚼檳榔息息相關。
 許多吸菸者都知道吸菸不僅影響自己,也危害暴露在煙霧中的其他人們,但一人吸菸影響全家,多數人卻不知道就連孩童也可能因此罹病甚至死亡。二手菸是分布最廣且為有害的室內空氣污染物,可說是室內霾害(PM2.5)的主要來源。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吸菸者家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是非吸菸者家中的10倍。非吸菸者終生與吸菸者同住,其PM2.5暴露濃度,等於住在一個霾害嚴重的城市,但若家中沒有吸菸者,則會降低70%的PM2.5暴露濃度。
 儘管近年來臺灣民眾吸菸率與二手菸的暴露率已有下降的趨勢,但吸菸仍造成了龐大的經濟負擔,每年因吸菸及二手菸相關疾病耗費醫療資源約650億元,整體經濟損失更高達1,858億元,即平均每一秒損失近6千元,顯見吸菸對國家會造成龐大的經濟負擔。
 許多老菸槍認為吸菸是個人基本人權,也誤以為菸害只有在吸菸的當下發生,只要轉換場所、打開窗戶通風就沒事,這其實只是「錯誤的」,因為二手菸、三手菸都是致癌物,會危及身邊的人,空調系統及通風設備皆無法有效隔絕二手菸中的有毒物,惟有完全無菸的室內環境是唯一保護健康的有效方式,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菸是唯一能有效保護大眾免於二手菸危害的方法。
 無論一手菸、二手菸及三手菸都傷身,呼籲全民一起支持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菸,並鼓勵吸菸者善加利用多元戒菸服務,使國民都能擁有一個乾淨清新的無菸健康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