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空間如果發現蜂窩常會引發鄉親們的恐慌,每年本縣消防局都要摘除約兩百個以上的蜂窩,而在夏天高峰期,1個月甚至要摘除八、九十個蜂窩,1天摘5、6個蜂窩也是家常便飯。馬祖拆除蜂窩中以長腳蜂與虎頭蜂為主,其中虎頭蜂的危險性較大,目前時序入秋,是虎頭蜂的繁殖期,也是虎頭蜂攻擊性最強的季節,鄉親、觀光客、國軍弟兄在野外作業、旅遊時,要特別注意虎頭蜂,小心致命的一螯。
虎頭蜂蜂后在冬眠之後,每年約3至5月開始在馬祖各地建立蜂群築巢,蜂巢之後會越來越大,並在每年約10、11月進入蜂群繁殖期,此時虎頭蜂的攻擊性最強,近期台灣各地都傳出虎頭蜂螯人的意外,上個月屏東更出現縣府委外捕蜂人在捕蜂時,疑因防護服被虎頭蜂侵入,螯傷引發過敏性休克,經送醫急救後仍然宣告不治,鄉親在秋季一定要注意虎頭蜂的危險。
虎頭蜂會捕捉害蟲,被認為是農業的有益昆蟲,由於人類生活範圍的擴大,使得蜂群的數量大量減少,我們要學習與蜂和諧共處,但是也要注意安全問題,避免發生意外。虎頭蜂與蜜蜂不同,虎頭蜂螯針可反覆螯人,不會脫落,每螯一針,毒液約0.1ml,專家指出,一個成人被螯約50至200針將可能致死,但有些人對蜂毒會過敏,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只要一針,就可能造成休克死亡。
並且有文獻指出,有一定比例的人,遭蜂螯後會越叮越危險,第一次被螯,只有疼痛反應的人,之後再被螯,可能就會出現過敏反應;而第一次被螯出現過敏反應的人,之後再被螯,可能會出現致命性的過敏反應。地區長期暴露在蜂螯高風險的人員要特別小心,如消防人員、清潔隊員等,應避免多次被螯,並且要熟悉被螯緊急處理流程。
蜂巢的清除方式包括火燒、噴殺蟲劑、強力水柱噴除、酒精澆注、吸塵器處理、摘除等,地區消防人員主要是使用摘除的方法,提醒消防人員在執行任務時,除了要著裝確實,並且要小心墜落意外,同時也要注意周遭安全問題,例如台灣曾發生消防隊員因為火攻蜂巢而燒毀3屋,遭屋主求償的案例,也曾發生捕蜂作業,影響交通安全而造成機車騎士摔車意外。另外,如果蜂巢地點作業危險,清除不易,也不要逞強,冒不必要的風險,只要等到冬天時,蜂群就會自然解體,如果沒有立即危險,蜂巢解體前只要提醒民眾注意安全即可。
台灣曾發生消防隊員因捕蜂而殉職的案例,研究指出,消防員在捕蜂作業被螯傷原因,5成以上是穿著有漏洞或破損捕蜂衣。我們應做消防隊員後盾,在預算上給予支持,捕蜂相關器材、防護衣如果出現損壞破洞,該換就要換,千萬不要省。我們要向辛苦的消防隊員致敬,有消防人員勇敢的捕蜂除巢行動,才能讓縣民有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
社論/時序入秋 小心致命蜂螯
- 20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