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落實工地管理 優化生活空間

  • 2020-10-24
 馬祖發展有初步成果,從遊客量與日俱增可以獲得肯定,塑造優質旅遊環境一直是政府努力目標,日前縣府擴大主管會報中縣長劉增應特別要求各局處要對列管的公共工程加強巡查,落實管理並藉此達到優化生活空間的目標。做好環保馬祖觀光就成功一大半,近年來地區很多環保問題源自工地管理,應設法提高檢驗標準,管理制度化,如此方能建立海上桃花源的口碑與品牌。
 近年來馬祖觀光客群的開發越來越多元,今年受疫情影響國旅熱度入秋仍持續發燒,有可能再創歷史新高,在各界喜迎人潮的同時我們必須更加重視永續經營的正確方向,而塑造優質乾淨的觀光島嶼風光是共同努力的目標。地方進步發展需要建設,要建設的過程中難免要有所破壞或忍受所謂不便期,公共工程是優化生活空間的必要過程,但建設時的不便與破壞若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此時原本應是加分的建設卻成了減分的要害。
 馬祖的工地管理確有如景觀總顧問所觀察,普遍存在工程機具、圍籬置放、物料資材堆放不當等情事,工程包商能力有限及工地主任對環境要求不足是主因,雖然各項工程在合約中都載明各項環保管理工作要點,但真正能夠落實的包商是少之又少。政府站在監督的立場,主管人員能否秉公處理各項違法行為是管理成效能否彰顯的關鍵,所有的公共工程都有監造的制度設計,理論上監造人員對工地環境衛生同樣有監督之責,但大部份工地看不到監造人員在場,這與國外先進國家工地管理有很大差別。
 觀光立縣的政策已是不容改變的方向,建設開發固然重要,但落實工地環保工作更重要,環保是馬祖的門面也是競爭力的指標之一,對觀光發展長遠的影響力。進步的過程中建設是必要的,各鄉島每年都有很多公共建設要推,但不管工程規模是大是小,只要做好管理就不會亂,特別是在很多遊客必訪的景區或聚落,工區的管理更要謹慎並採更高標準,不能讓遊客看到髒亂與隨便。
 塑造優質環境是地方進步發展重要指標,環保政策從上而下,觀念要向下扎根,環境教育從小做起,以務實教育的「手段」讓愛乾淨成為一種「習慣」,進而形成一種文化。馬祖全區都是風景區,優化生活空間就是優化遊客對馬祖的感觀。觀光與環保之間是唇齒相依的關係,除了教育宣導工作的重要性外,公部門在管理上要崇法務實,面對不法的包商該罰要罰,要讓地區所有營造廠從守法出發,進而全面提升管理品質。馬祖沒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雄偉的自然地景,唯一能夠與人相較的就是優質的環境,官民各界只要在這個區塊做努力,成效可以是立竿見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