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暗空觀光讓馬祖越夜越精彩

  • 2020-10-31
 距離北竿僅5百公尺的大坵島25、26日一連兩天舉辦暗空之夜活動,這場馬祖首創的暗空音樂會獲熱烈迴響,除了證明公部門爭取暗空認證的方向正確外,也開啟馬祖多元觀光財的門路。近年來馬祖因為藍眼淚而聲名大噪,大部份遊客是衝著藍眼淚而來,如今政府再推暗空觀星活動,兩者同樣都屬夜間活動,未來若能順利通過認證,發展暗黑觀光前景可期。
 大坵暗空音樂會是一場結合星空與藝術的五感饗宴,舉辦場地擁有無光害的優良條件,而大坵也因為相對於其它鄉島屬較低度開發區域,多元觀光可塑性高,白天可尋鹿觀景,入夜後可靜臥觀星,而這樣的觀光體驗近年來已成一股新趨勢,從台灣合歡山通過暗空認證後民宿生意好到需要預約就可知,只要有好的行程規劃,客源其實不是問題。
 早年馬祖實施戰地政務,夜間家戶都要燈火管制,當時入夜後全島幾乎是一片漆黑,後來地方自治後在地居民為改善生活環境及夜間照明,不斷要求公部門加強路巷燈裝設,直至目前各鄉村及主要道路是燈火通明,但十分諷刺的是近年來讓遊客趨之若鶩的竟是越黑越好的夜間藍眼淚。其實地方民生環境改善需求與夜間追淚、觀星是可以和諧共存的,透過現在的照明科技更改路巷燈型式與照度是可以做的到的,只要民眾有共識,公部門有決心,馬祖發展暗黑觀光是可以期待的。
 光害現在已被視為污染的一種,合歡山暗空公園幕後重要推手林正修近年來大力投入馬祖暗空認證工作,在合歡山推動過程中所碰到的困難在馬祖可能同樣出現,而馬祖發展暗黑觀光最大的障礙仍來自於住民;如果可以,讓馬祖回到戰地政務時期的燈火管制是最好不過,但隨著現代化生活型態的轉變,如何在燈火通明與一片漆黑中找到平衡才是困難所在。在推動暗黑觀光時大家要開始反思「光」的存在與必要性,減掉不必要的路巷燈或許可能對生活產生些微的不便,但其實我們可能因此得到更多。
 首場的暗空之夜活動開啟馬祖暗黑觀光之路,藍眼淚觀光已經建立品牌,接下來要努力的區塊在星空,天上的星星一直都在,而大坵島因地理環境與時空背景提供了較佳觀星場域,佔了天時地利之便。然公部門要想藉此建立口碑仍需在場域規劃與配套行程中做一些調整與改進。不管是藍眼淚還是觀星,其共同條件就是要黑,接下來官民之間要有共識,讓該亮的地方亮、該黑的地方黑,生活在島上的居民也要學習如何與黑共存,真正能體會甚至接受暗黑的核心價值,未來很有機會因為暗黑成為國際知名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