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來馬祖看星星

  • 2020-11-04
 馬管處近來積極推動大坵島的國際暗空認證,日前辦理一場大坵暗空之夜,邀請百來位觀眾見證馬祖星空之美,大坵曾經走過漁業繁榮,又歷經島民為生計出走,外來的梅花鹿一度成為島上唯一的住民,沒有人沒有夜間光的需求,就沒有路燈的建置,因此大坵的夜晚絕對適合看星星,大自然賦予的美景,在現代社會要無屏障的欣賞,似乎成為一種奢望,但大坵有機會成為賞星好所在。
 目前全亞洲僅南韓螢火蟲生態公園(Firefly Eco Park)、台灣合歡山、日本沖繩縣西表石垣國立公園等三處獲得認證,要通過國際暗空協會的認證,至少要符合三個標準,首先是要達到該協會要求的夜空觀測品質,再來有明確的光源管制和減少光害的相關規劃,最後是天文教育或環境的倡議等,當然就算通過,未來還必須維護好,否則還是會失去資格。
 在合歡山初戰告捷之後,我們發現多島組合的馬祖所擁有的條件一點都不輸合歡山,在盤點各島之後位於北竿橋仔村西北方的大坵島,因為曾經無人居住、無人為破壞條件最好,而未來因應連接北竿本島與大坵島的跨海陸橋興建,讓大坵之交通便利性大幅提高,又與人口居住的北竿有一定的距離,提供完整的旅宿需求,讓爭取暗空島嶼的可行性大幅提高。
 馬祖推動觀光,任何永續環境的觀光議題都值得我們學習,藍眼淚一直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一景,但卻成為馬祖吸引觀光客的亮點,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嚴峻的環境變遷、氣候災難與過度建設之際,享受自然界賦予的天然美景反而不容易,然而這卻是追求馬祖永續島嶼環境的一大機會,維持住現有的一切就是無與倫比的優勢。
 位於英吉利海峽的薩克島,因為獲得認證成為全球第一個暗空島嶼才讓世人注意到,比較難能可貴的是這個島並非無人島,島上尚有數百居民,沒有汽機車,也沒有路燈,島上居民還為了暗天計畫,主動更改自家的用電設備與習慣,也沒有柏油路,大眾交通工具除了自碼頭到市中心之外,就沒有大眾運輸,但有馬車滿足旅客移動需求。這裡的居民同樣害怕黑暗,一樣有對安全疑慮,以及追求進步的渴望,但依舊像保護自然一樣的保護原始的夜空,不使用過度的照明來躲避黑暗。
 馬祖曾經因為觀賞藍眼淚而嘗試關閉特定位置的路燈,確實也引發鄉親的熱議,認為黑暗會帶來安全上的疑慮,但此次配合大坵暗空之夜活動,北竿連續兩天主要幹道晚上九點以後關掉全部路燈,只保留村莊巷燈,這提醒著我們,照明夠用即可,星一直都在,如果我們願意改變,你也能看到滿天銀亮的星際。
 也許合歡山的做法值得學習,改裝低色溫的OLED燈,減少路燈過度設置,加上燈罩,官方和民間合作,到了晚上九到十點熄燈,提供更佳的觀星品質,當然這一切的努力都在於在地居民的認同與共識,也是爭取暗空優勢的重要條件。一座曾經被我們遺棄的島嶼,因為自有的條件有機會成為觀光優勢,相信這是眾人所樂見,藍眼淚尚有季節的限制,但滿天的星光則是永無停歇的時候,讓我們一同努力邀請大家來馬祖看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