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國內安心旅遊補助10月底落幕,創下離島遊熱潮,馬祖單月遊客流量也推向新高,今年在疫情之後,先不論觀光收益數字,單就馬祖旅遊效益產生廣大影響,值得我們靜下心思考未來再出發,讓馬祖觀光事業版圖擴展,成為可長可久的生計。
這波疫情,台灣位在海嘯第1排,尤其觀光產業首當其衝,國內紓困、復甦、振興3部曲,力求經濟保溫不崩盤,目前看來有所成效,但在國際疫情仍然居高不下,持續消耗戰確實帶給台灣本島旅遊業生存隱憂。因疫情封關,衝擊台灣觀光產業,尤其不少旅行社近期仍持續裁員以降低營運成本,或是關門歇業。
離島在安心國旅方案刺激下,以及無法出國,跳島遊金馬澎,促成內需成長動力,帶動離島旅遊成長的助攻手,澎湖遊客人數爆炸,金門也是火紅,馬祖亦是一房難求。我們在這波因疫情帶來旅遊新高峰之後,不論政府、民間均須重新思考推動旅遊事業方向及策略。
第一,馬祖旅遊淡旺季界線拉近,從明顯淡、旺季之分,至春夏、秋冬季之別,到今年漸趨不分月份,反而秋涼季節是馬祖出遊好時分,遊客數穩定,只是團遊多寡而已。
第二,客層群高端增加,年輕族群也明顯增多,再以客房價而言,今年雖受旅遊量大幅增加調升,但海景住宿深受歡迎喜愛;客源也不侷限銀髮族,週末假日常見年輕遊客或小家庭出遊。
第三、導遊人力不足:隨著旅遊流量成長,在地導遊人力已出現不足,在國旅期間,因應需求,台灣導遊人力補充,未來人力市場需求增大。導遊行業辛苦,亟需在地新血注入。
第四,車輛交通容量增大:在遊客數量大幅成長,結伴自遊行增加,小客車數量、容量在小團眾多之時,已不敷需求。
第五、機車安全勸導:自由行遊客增加,機車穿梭量大,出租業者、交通、警察等相關部門加強宣導、管理,提供遊客友善安全的旅遊環境。
第六、路標、景點標誌明確化:遊客反映,景區方向標誌酌予加強,尤以機車族最為需要,在位置引導、方向力求明顯簡單,在行進中可以清楚知道路徑,避免方位混淆。
疫情後旅遊,帶給國內、離島不同的衝擊,現階段對離島效應,尤以馬祖在知名度躍升,地位提升確實帶來正向能量,始得地方流量加速衝高,不過為長久發展之計,仍需思考自我質的提升,才是旅遊發展永續的良劑。疫情封閉國外旅遊,也是過渡時期,我們仍盼疫情早日結束,一切回歸正常。
社論/疫情國旅高峰後新的思考及檢視
-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