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祖城市美學

  • 2020-11-25
 城市美學已經成為縣市政府的重要施政,唯有改善生活場景,加入環境美學才能形塑一座城市的氛圍,東引南澳聚落幾年前的彩屋計畫,引發許多正反的評論,但也讓我們開始思考馬祖城市美學的重要性,隨著馬祖的能見度提升,馬祖任何建設都必須服膺更多人的期待,創造城市之美同時也在打造宜居島嶼,無論公務部門或是鄉親都必須嚴肅看待。
 台灣市容之醜舉世聞名,粗暴對待周邊環境的公共建設隨處可見,莫怪台灣人喜歡到日本、歐美等國家旅遊,身處在美麗的環境中,人都感覺幸福不少。近來台灣不少民選地方首長開始將城市美學納入重要施政項目中,像嘉義市在去年就成立城市美學辦公室,新北市也積極打造府中美學示範基地,希望打造屬於新北市的城市新美學,當然新竹市更是城市美學推動的模範生,值得馬祖學習。
 馬祖過去的公共建設並沒有太多的亮點,當然也受限於政府採購的限制,經常有許多的妥協,偶爾還有一些特殊想法產生,像是東引的老屋上色,或是想要在北竿搞個雙心石滬,都有些令人啼笑皆非,想要為地區增加一些創意或景點的美意都甚好,但任何的建設都需要更多的討論與思考。
 新竹的做法頗值得參考,現任市長林智堅上任後展開的重大建設會報,市府任何的建設都要經過這樣的嚴密討論,公務員與設計者的觀點差異很大,公務部門總慣性的從安全與維管進行思考,美感總會成為犧牲的區塊,而低價搶標也會讓公共工程成為受害者,寫得一手好標案的廠商不代表最後可以做得出來。
 近期北竿新完工的尼姑山42據點階梯步道,也引起在地鄉親的批評,原本被遊客戲稱龍貓隧道的秘境,因為兩側夾竹桃相連,林蔭遮日頗有密道之感,就好像龍貓這部電影中,龍貓消失的通道,可以通往牠休憩的山洞中;但因為階梯老舊今年度進行整修,修完後龍貓隧道也消失了,變成很一般的階梯,沒有探訪秘境的遊戲感,採光倒是好了不少,乾淨寬敞的階梯,想來也不是龍貓會居住的所在。
 孰好孰壞尚不得而知,但值得討論的是,相關建設是否經過更多的思考與討論,美感雖然見仁見智,但不諱言總要讓眾人覺得舒適、愉悅,新竹市長曾經被人取笑只會做公園,但從最小的公園綠地改造做起,現在連續奪得台灣景觀大賞,多件市政建設獲獎,新竹市府的城市美學治理成果獲一致的肯定,也讓新竹市民居住的幸福與榮耀感不斷上升。
 馬祖這幾年重大公共建設其實都開始朝向城市美學而努力,開始學會找到屬於馬祖的色彩,讓建設融入周邊環境,不再出現沒有意義的地景建設,但美感這件事確實需要更多的學習,美感也無法一蹴可及,但城市的改造需要對建築、環境、生態、景觀有同步的考量,檢討荒廢髒亂的空間,重新賦予簡單舒服的美觀,新竹掀綠計畫值得借鏡,城市美學的作用可讓民眾的生活得到療癒和幫助,任何一項建設都不宜倉促與粗暴,生活環境的美麗與舒適,都是我們下一代的美感教育,也是宜居島嶼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