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祖文化記憶庫上線 馬祖文化底蘊更厚實

  • 2020-12-22
 連江縣政府文化處歷經3年努力,收錄超過5千筆馬祖文史資料,並透過網站平臺分享給社會大眾,引動更多民眾由下而上,自主參與馬祖文化記憶的建構,持續豐富馬祖的人文記憶,鏈結馬祖的向心力。
 馬祖文化記憶庫網站(網址:https://matsumemory.tw/)日前正式上線,從縣府出版的老照片輯錄、馬祖重大史事到文化相關調查計畫成果,網站上都搜尋得到,人人皆可在此平台上收存取用,作為全民共享之文化銀行,作為文化教育扎根及內容產業發展之最大利基。
 文化部為了加速文化資源的開放利用,促進民眾參與在地知識與記憶的保存,從民國106年起啟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與數位加值應用計畫」,並成立「國家文化記憶庫」。國家文化記憶庫整合了22個縣市政府、117個民間單位、18個中央跨部會及12個文化部部屬博物館共同協力,讓國人由下而上的共同參與國家文化記憶的建構,啟發國人對自身文化的認識與認同等。
 老照片得來不易,在馬祖尤其是。原因不外乎是早期照相機不易取得,於是在這樣刻苦的條件下,「又老又好」的照片著實得來不易。馬祖文化記憶庫是與時間拔河的記憶工程,珍藏馬祖大時代下常民生活群像,透過數位檔案、影音與文字等將這事物記錄下來,最後累積成為馬祖的線上記憶庫,讓更多人能夠因此更了解這座列島上發生的故事。
 作家董橋就曾經寫過:「不會懷舊的社會注定沈悶、墮落,沒有文化鄉愁的心,注定是一口枯井。」除了個人的生活種種之外,馬祖應該還要留下時代的共同記憶,「沒有了記憶,馬祖就什麼都不是了!」透過被特意保留下來的場景,讓大家不會忘記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一個有根的地方,會走得比較安心比較篤定,也會抱持感恩的心情,感謝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人。
 記憶是歷史的源頭,而文化源自於生活,文化記憶則是在歷史洪流中薪火相傳的生活記憶。在歷史的長河中,各族群的文化記憶載浮載沉,文化的底蘊精深、歷史的源廣流長,人們的集體記憶都可被收藏、保存其中。國家文化記憶庫就是一個放眼未來世代的文化科技整合行動,從各縣市的文化部門到民間單位,希望透過每一個人的參與,一起挖掘臺灣的文化DNA,並在文化科技整合的持續推動下,能為文創產業與文化治理帶來一股嶄新的氣象。
 面對逐漸消逝的過去,馬祖文化記憶庫不斷和時間拔河,重新發掘自己的文化特色,找到自己的故事,將在地的知識集結、數位化,建立共享的文化平台,將豐碩的文化記憶悉心收納,希望以此文化基底作為跨域創作的養分,讓馬祖文化的多元風采隨著時間變得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