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謹慎防疫避免大「疫」失荊州

  • 2020-12-25
 國內近200餘日無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卻因外籍機師管理上的關係衍生本土病灶,讓防護網絡出現破口,使社會氛圍再度佈滿焦慮與忡忡,連帶讓即將屆至的跨年假期蒙上陰影。
 社稷上會出現這般恐慌,相當程度上意味著彼我安逸於「0本土確診」的舒適圈,遺忘潛伏隨側的黑天鵝,從口罩在市場的流動情形可窺見一斑。在年初疫情爆發之際,口罩供不應求,可說是勘比黃金的珍貴,人口一罩成為時下的全民新生活。但隨時間久遠,大眾的警覺心防漸卸下,口罩不僅足夠徵用,還可在市場上自由流通,更出現多種花色樣板,甚至數量多到乏人問津,且出入公共場合仍可見未確實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情形。
 不論這次新增的本土個案造成的影響是深是淺,相當程度上也為國人生活上敲響一記警鐘,提醒我們不可大意病毒的威脅。立於百姓生活立場,沒有人會願意見到本土個案的再生,且破口的出現讓國內陷入草木皆兵的焦慮,但我們也不必過於悲傷,要對我國的醫療團隊有信心,深信能有效治療與遏止。另一方面,也得以藉此重整民心,喚醒先前在共同防疫的決心與毅力,保持好衛生習慣與社交禮貌;如同漁夫為降低沙丁魚在遠洋運送過程中的死亡率,常在槽中放置鯰魚,藉由追逐激發沙丁魚的求生本能。
 馬祖儘管是離島的蕞爾島鏈,但在防疫上也不能因此馬虎怠慢,讓病毒有偷渡入境的可能性。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顯示,國際疫情日趨嚴峻,境外移入個案日益增加,且世界衛生組織(WHO)亦警告2021年初可能進一步惡化,故值此歲末節日及跨年連續假期,往來馬祖與台灣之間的聚會增加,仍應盡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於活動期間(含室內、室外)應全程佩戴口罩,以把問題可能性降到最低。
 對於來馬的訪客而言,各旅宿業者亦應積極要求澈底落實防疫規定,避免成為漏洞來源。在抗疫階段仍得兼顧島上民生大計,不可能、也不需要禁止外地遊客來訪,但仍得負起根本的宣導提醒責任,像是協助量測體溫、進行手部消毒,又或是配合中央「秋冬防疫專案」,籲請旅客進出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洽公機關(構)等八大類場域務必佩戴口罩等,讓影響降到最低。
 狄更斯《雙城記》一書中曾提及:「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新冠肺炎這隻黑天鵝攪亂一池春水,讓刻正起飛的北疆面臨無限的挑戰;但這也是道契機,給予我們轉型與惕勵的機會,在險峻中更見馬祖的耐力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