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不斷開發環境、利用自然資源,直至二十世紀進入真正過度消耗、過度排放的時代,特別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擴張更加快速,能源快速耗竭及環境過度開墾等更是我們所面臨到的危機。然而,直到二十世紀進入尾聲時,人類才真正開始體悟到大自然的反彈,從石油危機、臭氧層破洞到地球暖化,種種因素促使人們的地球環保意識初步覺醒,各國陸續簽定各種公約協定,提出永續發展的概念,讓未來的世代能夠繼續享有地球的恩惠。
永續發展是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以及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上,必須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而不是因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經營。強調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與地球環境的承載力取得協調,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和環境,而非對環境資源予取予求,而且在發展的同時還必須兼顧社會公理正義。因此,要在看似衝突的經濟、環境以及社會的三個面向上尋求動態永續的平衡,使人類能夠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的經濟面向不僅要追求經濟發展,還要兼顧環境保護,並且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再達到經濟活動效益最大化目標的同時,必須維持產生這些效益的資本的存量,這些資本包括了人造資本、自然資本以及人力資本,具體的政策包括了調整產業結構、改革稅制以及改變消費型態等。永續發展的環境面向要求人類的活動要重視自然界的承載能力,努力保存資源及資源再利用,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使我們未來的子孫後代也能享受到乾凈的空氣、水、土壤,足夠能源、多樣化的生物資源以及適意的生存環境。永續發展的社會面向追求公平,除了同一世代之中的公平,還要追求世代間的公平。一個永續性的社會要尋求社會上的公平正義,確保這一世代與未來世代的民眾皆能公平享有乾凈的食物、空氣、飲水、住屋等等的基本需求,同時,永續發展的工作人人有責,要推廣民主的決策機制,使受影響的民眾都能親身參與決策。永續的社會應該是一個和諧社會。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目前地球正面臨著許多危機,人們在體悟到先前對於地球的破壞後,逐步的規劃如何保育環境、減少廢氣排放、開發新興能源等復育方法,使得以前累積下來的負荷能夠降低。而「永續發展」正是所有公約、協定的主軸,人人都要了解永續發展的重要,並且徹底落實相關宣導、法案,才是真正能夠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為了達成兼具同世代與跨世代的公平性,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都應該為永續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心力,由生活周遭開始做起,如此一來,地球的美麗能一直延續下去,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了!
社論/落實環境永續發展
-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