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國發會針對2020年至2070年人口推估,預計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2018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比例超過14%,正式宣告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比例將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由「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法國花了115年、美國大約花了73年,但1993年已由「高齡化社會」進入「高齡社會」的台灣,只花了25年;預計,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不消4年就能達陣,速度之快再創世界之最的「台灣奇蹟」。
面對超高齡社會快速到來,如何讓高齡長者能夠活得有尊嚴、有意義,不造成社會負擔,享受活躍老化高品質的生活,是我們應該積極正視的重大課題,不但要面對可能漸次產生、逐步迫切的問題,還必須提出確實可行的政策,能利用的時間並不算多。
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老年都是人生必經的歷程,不可避免的現象。老年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對任何人都不例外。在過去因人類的生存環境惡劣,營養衛生不講求,醫療水準低下,能活到老的人少,老年的期間也不長;再加上傳統文化與家庭功能的庇護,老年問題既使存在,也不如現在這樣凸顯。隨著時代的推移,社會的變遷,人類的生活方式與所需的知識,隨著科技的進步而日新月異,連帶的使老年人的地位,起了很大的改變,現實的環境使老年人成為不合時宜;相對婦女和兒童地位日益受到重視,老年人的地位可謂一落千丈。
人老了,仍然是應享有尊嚴人格的個體,仍然是構成社會的一分子。其實一個人老了仍然還是一個人,需要靠近他所熟悉的人和地方,需要繼續生活在人群與社區之中,不應該搬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和陌生人相聚。在社區住宅設計的時候就要注意到,所有年齡層的需要,要給兒童、青少年、壯年人一個生活的空間,更不可忽略也要給老年人留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讓老年人在原來的社區中,貢獻他們的智慧、經驗、勞力,幫助那些比他們年輕的人成長發展;同時也讓老年人,因為自覺有用,能貢獻他人而得到照顧、安慰和尊敬。
人口老化是複雜且多面向的,亦是全球重要議題。工作年齡人口急速減少的同時,工作年齡人口也同時快速高齡化,這對於整體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一大考驗。在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下,人口老化引發的人口成長率減緩、生育率降低、公共支出增加以及勞動人口短缺等問題,逐漸成為各先進國家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高齡社會、超高齡社會,勢必會面臨政治、經濟、社會各層面所需配套處理的問題,包括國家財政、高齡者的休憩與照護需求、住家的內外在環境,乃至於跨世代資源移轉等等,在在都需要妥善的政策安排。我們對於這些政策的需求已刻不容緩,準備妥當的腳步更須加快!
社論/正視人口高齡化的挑戰與因應
-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