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新興的媒體不斷湧現。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兒童與青少年平均上網的時數比成人網友高。新一代的兒童與青少年每天打開電腦,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是用在網路上,每天要花兩小時,比他們花在運動、勞作、讀書、任何一項活動的時間都長。善於利用網路者可由而獲得豐富的經驗,有助於成長發展。錯誤的利用網路會使其陷入困境。
相關的調查報告都指出,網路上各種優良有用的資訊固然不少,但呈現的方式多屬枯燥、單調、形式化,難以引起青少年的興趣。而網路上充斥的各種不良資訊,卻以五花八門的圖像,引誘這些經驗不足,判斷力和自制力缺乏的孩子。像是賭博、色情、靈異、神怪、毒物、槍械、打鬥、幫派等,種種誘發好奇心、好勝心、刺激感官的有害資訊,觸目皆是。
為了下一代,也為了自己,青少年和兒童正遭到不良網路資訊嚴重戕害,大家必須正視這項科技發達所帶來的新危機。尤其是政府部門不要單以有多少比例孩子上網,網路人口有多少而自豪。許多人振振有詞將這些新科技媒體,當做教育體系的一環,是極先進、最有效工具。但是面對這種單向、無選擇、未經設計的聲光符號,即使一個人有意從中自我學習,可能得到的也往往是錯亂的、衝突的、無意義的資訊,不要說是兒童,就是成人也難免受到負面的影響。
網際網路這項結合了電腦硬體和軟體、通訊、資料庫與線上諸種技術的綜合性媒體,僅僅在數年的時間,便普及全球,廣泛為人類使用,其無遠弗屆的重向性與多元化力量撼動了長久以來形成的思想觀念與生活形態。這項重大的科技發明,固然在一方面提高人類的工作效率與生產力,拓展了人類的知識領域與視野廣度;可是在歌頌其正面的助益時,也應勿忘其負面的影響。網路世界盛行著電腦犯罪、侵犯隱私、破壞機制,種種亂象不一而足;推其原因則在於人們只陶醉於應用的廣泛與方便,設備的先進與技術的精良;而完全忽視了這個新世界應有的新倫理與新工具應有的新規範之建立。
為了預防青少年上網成癮,阻礙了健康成長的生機,尤其是身為家長、教師和教育主管部門,要了解孩子上網做什麼,要學習使用電腦,增加一些數位語言的知識,有了與孩子網路上溝通的能力,可以更瞭解青少年,避免出現觀念落差;要注意青少年上網的內容,還多關心其上網的時間;適時的溝通培養孩子具人文精神的資訊素養,而不僅是在事後給予責備。
在資通訊科技融入教育已成趨勢的當下,未來教育勢必將作出改變,需培養出具有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或是解決所面對問題的能力的人才,也就是在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育之際,同時也應配套規劃的相關措施,讓學習者可充分地應用學習環境中的科技達成己身能力的提升,而非未蒙科技之利,就已先受其害。
社論/隨時上網的時代 數位素養尤其重要
-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