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閱讀力是未來競爭力

  • 2021-01-17
 教育部日前公布「明日閱讀日」的推廣成效,展示「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Modeled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簡稱MSSR)的推廣成果。期能藉此傳達「身教式閱讀與聊書」理念,並推行至全國中小學,發揚以興趣、身教為本的理念,進一步促進臺灣民眾重視閱讀習慣,達成終身閱讀社會的目標。
 MSSR的內涵及理念:Modeled代表成人以身作則,作為孩子閱讀的楷模;Sustained強調持續不間斷地閱讀;Silent為提供安靜閱讀的環境;Reading強調尊重學生自主選書的權利。MSSR鼓勵校長、教師及家長,在早晨進班與孩子共享晨讀時光,藉以讓學子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並與作者、與自己進行內在對話,提升思考能力與理解能力;此外,MSSR導入各式「聊書」策略,鼓勵孩子在讀後發表感想,相互討論,促進批判思考,加強團隊合作態度與溝通技巧,提升表達能力,並藉此回歸自主學習的本質,拓展學習的內涵。
 教育部推廣國中小閱讀已有多年,且舉辦各式活動來推廣,但在資訊3C時代,學生早已習慣於手機線上遊戲和影像瀏覽或訊息溝通,要學生把手機放下,拿起紙本書籍來閱讀,實難上加難。此次教育部企圖教師陪伴晨讀方式,來刺激學生在無壓力下多閱讀,目前所看到的是參與的學校數確有增加,但對學生本身,到底在晨讀之後,還有多少學生會在其他時間拿起書本主動閱讀,則有待進一步了解。
 「閱讀」是求知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學習的根基,閱讀教育可以帶給我們下一代更具創造力與競爭力。外界大環境瞬息萬變,學校要培養學生的是面對未來的能力,「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學生可藉由閱讀吸取知識、促進學習與成長,並可透過閱讀培養讀書興趣、豐富生活、提高語文與寫作能力。從而建立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發現閱讀樂趣、體會閱讀的喜悅、並能與人分享閱讀心得、開啟閱讀渴望。經由深度閱讀,使閱讀紮根、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份,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同時提升學生未來的競爭力。
 「明日閱讀日」不是讓學生在一週之內多出一個小時的晨讀而已,更非只是教師陪伴學生同在教室中坐個幾十分鐘安靜閱讀而已。在教學現場嘗試各種不同的引導方式,打破學生對閱讀的刻板印象,找回學生的學習樂趣,重燃對於學習的熱情。教師角色轉化成協助學生透過活動去摸索,去發掘問題、找尋答案,讓學生在閱讀之後的發想、創造,不再只侷限在文字創作,而是能透過各種能力的整合來呈現學生多樣貌的創造力。
 推動閱讀是希望學生能讀、多讀、喜歡讀,因此,如何讓學生主動閱讀、樂於閱讀、享受閱讀,把閱讀視為終身生活的樂趣,是學校、家庭與學生三方共同的努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