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們大力推動政府民主化,經濟自由化,尤其全國勞工朋友及事業主努力不懈,投入生產建設,對促進國家經濟之持續成長,社會之繁榮進步,更是功不可沒,但因生產作業過程之日趨繁複,伴隨而至的災害風險也日益增高;因此,保護勞工安全的各項措施也就顯得更為重要。勞工安全是目前進步國家極為重視的課題,我們都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條,誰也不能再活一次,也無法由其他任何東西來取代,必須善加保護,以免受到傷害,因此確保勞工的安全與健康,世界各國皆訂定雇主之法律上的義務,而落實勞工安全工作正是保障勞工生存權與工作權的最佳法寶。
勞工不安全行為是產生災害之主要原因,而其往往受到勞工教育訓練是否足夠,勞工安全觀念是否建立,以及企業安全衛生管理是否落實等,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其具體的呈現係經由人的認知,心理及情緒反應或身體狀態的不適,及機械設備上設計缺陷或管理不當而導致。其表現在生活或工作上則會出現機械不當運轉、操作不當、判斷錯誤等。輕則影響生活品質及效率,重則使人受傷甚或死亡,造成個人家庭、整體企業及國家營利之重大損失,由此可見防止職業災害發生之重要性。
在實務經驗上,國內大企業對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之實施問題較少,但一般小型企業,尤其營造業小包商根本沒有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可言。中小型企業主對勞工之教育訓練仍以生產操作訓練為主,而忽視安全衛生教育訓練的重要性,以致勞工未受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導致災害之勞工居高不下。因此企業主必須能夠正視這個嚴重的問題,當辦理一些生產操作的課程前,應先讓勞工熟悉工作現場的環境開始,有了安全基本保障,再談生產操作才是上策。
職業災害防止長期治本之道,必須往下扎根。若僅靠政府機關實施嚴格的勞動檢查政策,恐怕只有短期的成效。如要達到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等高標準的績效,在職業災害預防對策上,長遠之計,應從改變企業主對勞工安全衛生敷衍了事的心態,並加強安全衛生管理的落實,改善不安全的環境,實施工作安全分析及加強勞工安全衛生教育。如此勞工才能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消除不安全的行為,企業安全文化得以建立,使得勞工可在優質的安全環境中平安工作。
一旦發生職業災害事故,往往會讓家庭陷於經濟困境,必須以源頭的改善,來預防並避免意外發生。各事業單位無論規模大小,工作時間長短,都應確實做好各項勞工安全衛生防護及管理,增進雇主對職場環境及設備安全防護之重視,建構勞工安全工作環境。當然,我們辛苦的勞工朋友也一定要遵守工作安全的相關規範,大家才能平安、心安、快樂地在職場工作。
社論/工安第一 生命無價
- 2021-01-26